(三)近代名人故居、烈士故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28
颗粒名称: (三)近代名人故居、烈士故居
分类号: K928.726.6
页数: 3
页码: 140-1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崖县的几座历史文化建筑,包括何秉礼故居、林缵统故居、陈英才烈士故居、黎茂萱烈士故居和孙维青烈士故居。列举了每座故居的建筑结构和规模,介绍了这些历史人物的背景和事迹。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建筑 烈士 故居

内容

何秉礼故居
  何秉礼,公元1832年生,崖城起元村人。同治十二癸酉(公元1837年)拔贡,保举五品衔,授职教谕。在访存州志,重修崖州学宫,鼎建钟(芳)公还金寮,建筑热水池既济亭,立钟芳故里碑,修建学堂书院等方面,他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发展崖州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在晚清颇享盛名。
  故居为清初建筑,三合院式,硬山顶瓦屋,坐南向北。
  正厅和卧房分别为五架梁木构。正厅进深5.6米,面阔4.2米,高4.1米。厅檐进深1.9米,面阔4.2米,檐高2.4米。东、西卧房分别为进深6.85米,面阔3.7米。东、西侧屋分别为面阔二间6.9米、进深3.2米、高3.6米(其中厅面阔3.6米)偏房面阔3.3米,进深3.2米。庭院面积96平方米(长12.3米,阔21.8米)。故居总面积436平方米(长20米、阔21.8米)。
  林缵统故居
  位于崖城拱北乡官塘北,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林缵统中举而建。坐南向北,有门楼并额书“贤书第”,门口立石华表,三进庭院。是典型的崖城清代建筑。今门楼、华表已毁,三进庭院尚存。
  陈英才烈士故居
  位于崖成仓后街转弯路口,坐北向南。建于1929年,由陈英才生前亲自设计营造,为崖城地区民国初年民居建筑,吸收西洋风格,两层平楼式瓦顶回廊,照壁有英才生前所题诗画。黎茂萱烈士故居
  黎茂萱,1898年生,崖城遵导村人。为中共崖县基层组织创建人之一,也是梅山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为崖县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作出艰苦卓绝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是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之一。1942年8月,日寇围剿梅东村,在突围中壮烈牺牲。终年43岁。
  故居位于崖城乡政府西20多米处。清代三合院式砖瓦民居,硬山顶,有正厅、配房、两侧屋、天井、照壁和门楼。
  正厅坐北向南,进深5.1米、阔4.3米、高5.4米,廊阔1.8米,长2.7米,10架抬梁。
  配房进深3.8米,阔6.7米。东西侧屋形制相同,侧屋进深5米,阔5.5米,高3.7米,廊阔1.8米。6架抬梁,檐高2.2米。正南为照壁。
  门楼于正屋东南,南北通向,进深4.8米,阔3.3米,高5.4米,6架梁,设隔板楼,高2.4米。
  厨房:进深3.3米,阔3.1米,6架深,檐高2.05米。
  天井:长17.2米,宽2.22米,铺青砖。
  故居总面积为541.68平方米(长22.4米,宽22.2米)。
  孙维青烈士故居
  故居位于梅东村北,三合院式硬山顶砖木结构,系清末建筑。南北中轴正屋,厅堂进深4.7米,面阔4.05米,高4.1米。左右厢房各进深6.31米,面阔3.6米,檐高2.4米。横轴东西两侧屋均相同型制,正厅进深4.25米,面阔4.2米,厢房进深4.25米,阔3.62米。庭院长12米,宽9.5米。故居总面积114平方米。庭门口于东南角。该故居曾是党的抗日活动旧址,崖县县委领导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何秉礼故居
相关作品
林缵统故居
相关作品
陈英才烈士故居
相关作品
黎茂萱烈士故居
相关作品
孙维青烈士故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