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色流香花点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85
颗粒名称: 雨色流香花点清
其他题名: 序罗才让《山雨谷花》
分类号: I227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才让兄作为一位海南诗坛上的诗人,他的诗歌饱含清新自然、洒脱自然的文采,常常关注农村变化。他富有鉴赏能力,善于描绘美妙的景象,同时也下笔有章法。他的创作历程充满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热爱,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时期,他也没有放弃写作。
关键词: 诗人 诗歌 海南诗坛

内容

我没够格给才让兄写序,因为他诗学深,诗肠宽,是海南吟坛上一位诗窖,更是我向来所尊敬的一位兄长。
  40年前,才让兄就已经写得一手好诗了,那时,我尚不识诗为何物。为了“质疑问难”,因此我常常在他面前当诗丐。两者相去,何止万里。
  总深深地记得,过去听才让兄分析诗意时,我像经过烤肉店门口,嘴里空嚼一阵,虽然没吃到烤肉,但心里却感到十分的痛快!
  我俩交谊甚笃,一往情深。所以知道许多诗都是他离休后手不释卷,边读边写出来的,他居然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了。真是:家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苦吟到肩胛耸起,老病缠身,他也全然无顾。常常是抽屉里一些七零八碎的诗稿纸团与药丸混在一起,因此我便揶揄他:“抽屉紧锁知何有?半是诗丸半药丸。”乐得两个人都呵呵地大笑了起来。
  才让兄写诗,处处独出心裁,时时关注农村的变化。虽然事情细微,只要他深深地攫住就能展布开来。他的诗文采清秀,洒脱自然,明白如话,一经砚心点墨,便涉笔成趣。同时在结尾处特别清新精彩,给人留下一个曲终奏雅,意想不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他写的《烹调》便是一例:
  旧日糟糊苦又咸,阿婆犹爱把盐添。
  今人学得新蒸法,细切葱花铺肉仁。
  诗人嗜古,但不泥古,且又有鉴赏能力。如《游鹿回头》:“银沙生素雪,幽石抱闲云。”作者把鹿回头的沙白石奇,云蒸霞蔚,绚烂美丽的景象惟妙惟肖地和盘托出,诗里行间忽然光彩焕发,诗境别开生面,无不引人入胜。这充分体现了诗人暮年诗力未退,写出来的诗,新句更加幽微。
  才让兄作诗老道,下字运意,颇有章法。他像一位击鼓名手,在基调上加花。试看《寄远》:
  红叶当年咏浣溪,巫山何奈彩云迷。
  峨眉尚想初三月,柳眼应存第一枝。
  执手难忘花笑处,登楼最忆月圆时。
  秋凉读罢银河句,犹梦鹊桥东向西。
  崖州俗话,眼皮一瞤,就见美女。忽然间如见一位二八少妇,凌波微步,徐徐行来,亭亭玉立在你的面前:峨眉柳眼,花气酒香。对了,我想起来了,白居易的《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她不正是才让兄笔下所描绘的这位使人着迷的女子吗?思念之情,一波三折,一层深似一层,到这里诗人又高高举起他那双鼓槌,敲边起介,敲了一套“花点”,节奏清越明畅,好像他故意在这里卖弄他的诗才呢!
  纵观《山雨谷花》,发现诗人最早的诗作《芳树》《天涯海角》《小洞天》《落笔洞》《忆旧》等,均写于1962年。那是一个无所适从“下笔如有鬼”的年代,他不怕捉将官里去,竟然抖落文艺创作上所散播的种种“毒雾”,伏案握管,蹙眉苦颜,孜孜雕刻,写出了“落日熔金,红阳绣彩,黄花比瘦,锦心绣口”的佳句。可见诗心清苦,诗胆顽健之一斑。
  时值“文化大革命”,才让兄因诗文事,遭了发棺之“祸”,因此屡屡苦坐“派制”号喷气式飞机。然而诗人从未间断过他的写作生涯。自此以后,蓄积益富,所得日多。志趣之专,用功之勤,无人可比。这种精神与毅力,为我所不能,也使我十分钦佩!
  至此,小序既已写成,便也藏拙不得,即挂号寄呈才让兄哂教。
  2001年2月16日于无门斋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