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千思忆故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74
颗粒名称: 寸心千思忆故人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277-2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赖少其大师在三亚度假期间的经历,包括赖大师治病、创作国画、诗歌创作、钩沉鉴赏等,同时也介绍了赖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个人品质。
关键词: 赖少其 艺术成就 个人品质

内容

2000年12月4日,我忽然收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邮来的讣告:
  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赖少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11月28日凌晨4时1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12月8日,赖少其大师的女儿赖晓峰又给我来信说,她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2月13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市新殡仪馆白云厅举行,望我前往羊城向赖少其大师做最后送行。
  我因身体不适,正在住院打吊瓶,谨给赖府拍个唁电,聊表悲悼。
  人去一年,寸心千思,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1987年7月,赖少其大师偕夫人曾菲先生、女儿赖晓峰和新华社记者陈学思飞来三亚度假,住在大东海宾馆酒店215与216房间。
  三亚天气连日盛暑,热气逼人。那时,赖少其大师身有腰疾,骨节酸痛。虽说休闲放松,但他依然天天作画未歇。我每天陪三亚市人民医院新医科医生林咸文大夫,到酒店给赖先生治疗。
  那时每天下午五点开始疗腰。银针穿穴,火罐焗腰。我们两人侍候榻前。只见赖大师静歇床上,小睡片刻。此时从老人处释放出来的一种芸香味儿不时地扑鼻而来。
  赖少其大师是一位国内有名的鉴赏家。解放初期,他在华东美术协会供职。一次,上海市博物馆清理仓库。为了去伪存真,留取精华,因此,上海市长陈毅特请赖老前往鉴别。他在垃圾堆中沙里淘金,去芜存菁,终于为上海博物馆寻回元代俞紫芝的四体千字文、明代徐渭的草书、清代八大山人的画,使这些价值连城的灵光国宝免于流失。赖少其大师懂得西洋画,他那天费尽工夫,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又为上海博物馆“挖”出了苏联美术馆寻觅多年未得的一幅描绘俄国军队到达保加利亚村庄的油画,抢救出一件艺术精品。
  赖少其大师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艺坛。他早在20岁就写得一手好诗,以版画独辟蹊径,脱尽时习,不落窠臼,清丽自然,而为画坛所尊。《鲁迅书信集》里称赞赖少其:“《债权者》是奔放的、生动的。《开公路》《苦旱与兵灾》是一种技法,有着发展的前途。”此外,还有小品,如:“《比美》,虽然不过是小品,但我觉得幅幅都刻得好,很可爱,用版画装饰书籍,将来也一定成为必要。”
  赖老十分重视地方文化。在三亚时我送他一册《崖州民歌》。他在大东海宾馆酒店创作国画《鹿回头》,在题款时,赖大师十分风趣地题上了两句崖州民歌:“哥唱情歌找情侬,侬唱情歌寻情郎。”令人喜闻乐见,极有地方特色。同时先生又善于借题画画,遣兴寄怀,抒发画中未尽之意,以诗释画,加深画中情趣,起到启迪联想,点明主题的作用。
  赖少其大师对我个人的指蒙扶掖与日俱增。14年前陪大师在三亚、通什采风。一天,我和新华社记者陈学思,偕赖老上通什太平山观瀑布,大师一时诗性狂发,就脱口吟出:“曲槛观瀑胸怀坦荡。”他得上联后,便大智若愚谦逊地对我说,老蔡,请你接下联吧。我自惭才疏,但又不敢怠慢,就狗尾续貂:“山泉撒珠肺腑独幽。”第二天,赖大师便将联语用金农体写成三副楹联,分别赠给通什度假村、新华社记者陈学思和我。在落款处赖老竟写上:“蔡明康撰联、赖少其书。”我叨了个名儿,顿时发愣了。我深知赖少其大师博学多才,著作亦丰,可是从不露才扬己。先生真是虚怀若谷,令人钦佩不已。
  拙诗《三亚湾观海》七绝一首,我请赖老写成条幅。赖大师细细看了原诗,在末句“留得清风放凝香”句子上,以商量的口吻征求我的意见:用“晚”字换“凝”字你看如何?“晚”字是这首诗的“亮点”和“核心”。真是一字之师。这一改动,既合平仄,同时诗意比以前又深刻,诗味也更浓了。六年后,我的拙作《春水绿波》早产,叶文玲先生作序时,便借“留得清风放晚香”句,作了序文的题目。赖少其大师的耳提面命和循循善诱的教诲,使我获益匪浅,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时至1987年8月,我一家有五人先后考取大学。赖公知道后就和夫人曾菲先生联名写来贺信和一横幅赞额曰:“一门五士”,亦随信同时邮来。赖老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一直拳拳服膺,谨记在心。
  1989年10月,赖大师替我敲定我第一本诗集《天涯吟草》之命名,又亲自题签寄来。不久,我给赖老寄去诗稿,请他帮助润色。他替我把诗集分为《美在天涯》《浪花撷英》《人生沙滩》三个篇目,使《天涯吟草》一书得以及时出版。赖少其大师这种为人做嫁衣的忘我精神,深深地使我感动。
  赖少其大师重视美术人才的培养,又关心地方旅游文化的建设。赖老在三亚写生与创作时,总是让我约三亚的青年画家徐鸿才等三四位画人跟在他的身边,观赏赖公的笔法、点法、章法和设色。在跟班学习时,赖大师特别强调艺术贵于创新,又指出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去创新。同时要求作品要有时代精神,表现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写生创作空余时间,赖老乐意和他们促膝谈心,对青年画家提出的画面结构、意境、理趣、技法以至点景人物等有关美学上的问题,赖少其大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而且态度是那么和蔼,谦逊、可亲,使三亚画人深受教益。赖少其大师同时对三亚的名胜景点特别关爱。市政府与旅游部门曾让我和赖大师“沟通”,请赖老点石成金题三亚景名。赖公即欣然命笔,很快地题写“天涯游踪”四个大字呈献。现在这四个字已经镌刻在鹿回头公园的巨石上。字体凝重如铁,金石味儿很浓。因此,国内书界议定,毛主席以草书见长,郭老以行书见长,赖少其则以漆书见长。所以说,欣赏赖少其大师的书法,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已经成了书法爱好者的共识了。
  赖少其大师温文尔雅,神态安祥,宽厚待人,注意团结。1987年7月29日,赖大师一家和我在通什作别。倚装时,赖老忽然对我说,你是基层领导,特别在自治区要注意干群关系。团结问题,应该学习苏东坡。我写苏公诗送你,大家共勉吧。
  赖少其大师寄意情深,用心良苦。一看,他果然挥毫写下苏东坡访黎子云三首:
  野径行行遇小童,
  黎音笑语说坡翁。
  东行策杖寻黎老,
  打狗惊鸡似病风。
  半醒半醉问诸黎,
  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
  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四童,
  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
  溪边自有舞雩风。
  从这张中堂巨幅上,可以看出赖少其大师精心临摹洛阳二十四品、清代金农漆字后自成一家的“赖体”。我装裱后14年来一直挂在家中二楼小客厅里。
  14年来,两地分袂,但时有华章教诲。赖少其大师是一位灵魂高贵的人。赖公虽然离去一年了,然而,他的精神犹在,艺术不朽。
  2001年11月29日于无门斋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赖少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