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更堪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61
颗粒名称: 往事更堪忆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237-2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主人公与族叔元金来到山上采摘山果,却迷路被困山中,最终借助元金叔的常识和经验脱困。晚上投宿在园主小屋里,寒潮袭来,元金叔用麻袋将主人公团在身上以温暖他,留下难忘的记忆。成年后,主人公为了省钱充饥,挂一档只开饭,用豆豉充当菜配;晚修后则偷偷推着旧三轮车去剧园收摊换取零花钱。
关键词: 往事 采摘 山果

内容

一年初冬,山果已经落红。我与族叔元金来到了抱旺村的排塘山采摘酸豆、山椒和木耳,待价出售,换取银元供来年上学之用。
  排塘山,离老家足有13公里。它古木参天,山长林茂,山瘴灭晴。这方圆百里山界,地灵五净,山幽四禅。
  太阳偏西,山果已经装满了麻袋。我们依进山时的路径出去,然而眼前却是山阻重重,山岬幽幽,山圈环抱,重山遮住了望眼。山性不熟的我心中惊愕,就咽咽地哭出了声来。一时我们便也成了“山囚”,不知何所适从。
  元金叔人可精灵,又富有生活常识,此时只见他一声不响地跃上附近的一棵古老高大的酸豆树,四顾环视。他根据“水向低处流,百里尽出山”的常识,耐心地携着我破山岚,越山腋,顺着一条像《红楼梦》第41回里的刘姥姥走的那条石子甬路——流着水的石子沟走去。不多时终于找到了出山口,望见民田,踏上坦途。
  太阳落山,山气山岚,伸掌已不见五指。
  我们不能回家了。俗语说,出路不带屋。因此,我们便投宿在附近山外的一家园主的小寮房里。竹为门,柴做笆,屋子又狭窄,仅能容人膝。
  立冬刚过,然而寒潮却来得特别的早。来时短裤单衣,又不带盖的,草屋像风门霜户,夜冷人寒。元金叔见我无休止地颤抖着,便向园主借了一个麻袋,将我团团裹住,又匍匐在我的身上。虽时过境迁,如今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品尝其味,尚有茅店鸡声的味道。
  那时家里见我未归,总以为是“山妖”劫魂,便设起祭台来,虔诚地向村“神山公”问卜。据家人说,当时那个道士酒后酩酊,但仍振振有词地唱着“山神山神,你真灵明,放人出山,献你千金”。卜校掷地,不得“三合”。再焚香烧烛。这次道士生气了,只见他装腔作势地喝道:“山神山神,冥顽不灵,若不放人,粉碎你身”。冷不提防“啪!”一声作响,就把供桌上的三牲和冥器掀得遍地皆是。道士伏地佯装假睡,不多一会儿,他也竟真的睡去了。
  星移斗转。步入成年便上中学读书。过去家里,总是“寅吃卯粮”,每天下锅,数米而炊,故供我读书的花销每学期以90公斤米封底。经济拮据,只管“嘴”,不管穿,身上长年短褐穿结。虽说是这样,也早难为家里了。为了和大家一样能吃上早餐,我就在学生膳堂的开膳牌上“挂一档”只开饭,省下菜金钱买早点充饥。开饭时却用豆豉当菜配。这样,不出半个月,我就得上了水肿病,连床也不能下来了。至于平日之零花钱,就靠晚修后,我便独自一人悄悄地推着人家早报废的,后经我请陈垂炯同学修理好的铁质三轮车去剧园,等剧场散戏后替人收摊和拉回存货,换得钱角银分,聊当他用,如购书、理发、买邮票什么的。
  这些便是我小小的往事,也无意去求新猎奇,更没有半点儿铺张扬历的地方。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