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里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24
颗粒名称: 采访本里的故事
分类号: I207
页数: 4
页码: 112-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秦牧与作者的交流,在讨论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提出了多个见解,包括正确的创作题旨、挑选适当的题材、深入挖掘细节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文章中也提到了秦牧对散文创作的看法和评价标准,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秦牧 作家

内容

水流无在海,日落不离天……
  ——题记
  1986年10月31日,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秦牧先生来到三亚观光,下榻在鹿回头宾馆。为尽一方地主之谊,我专程登门拜访了秦老,并就有关文学创作上的一些问题,向这位文学前辈当场请教。
  秦老心地善良,人更热情,百问不烦,使人倍感亲切。落座后,尚未一番寒暄,我便大马金刀地直抒来意:
  “有些文学爱好者,有一定阅历,又总结了生活经验,但却仍然写不出作品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秦老蹩眉沉吟半晌,说:“阅历和生活的深浅是一个方面,对事物的观察、思索、联想,被生活激励得产生创作欲望,是否有艺术的灵感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娴熟技巧,又是一个方面。”
  呷了一口茶,他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更重要的,要有一个正确的创作题旨,思想上有了这根衡量剪裁生活的绳子,然后决定取舍,用这根绳子去串起作品所需要的粒粒珍珠,绝不照搬生活,不怕艰苦,在进行艺术加工过程中,不要怕挫折,默默耕耘,力求创新,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强化作品的感染力,这样,才有可能写出较为理想的作品来。”
  “当前在文学作品中,是根据作者意图剪取题材呢,还是从题材中洗练出闪光的主题呢?”
  秦老说:“主要靠作者思想,哪些地方细致些,哪些地方简略些,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均由作者的思想来决定,有些人认为摄取题材是个技巧问题,错了,它仍然是思想在发挥着作用。”
  接着谈到选择题材的重要性,他说:“不是抓到任何题材都写,作者应该筛选读者感兴趣而又有积极意义的题材加以提炼,力求清晰,做到文不脱俗死不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产生预期效果和社会效益,才会有生命力有吸引力。”
  秦老缓缓起身强调说:“不过话说回来,有了好的题材,作者只触及它的表层,不善于揭示本质,写了也会失去光泽;而一些看来极为平凡又属细枝末节的题材,但由于作者深入挖掘,肯花力气,他仍然可以显示出它的一定分量,达到启迪人生的教育目的。”
  在谈到语言运用时,秦老主张在自己的脑子里建立一座语言仓库,尽量掌握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这对写作至关重要,因为这样自己描述起事物来才能得心应手,文章才能贴切流畅,清楚明白。
  我问:“散文一般是写真人真事,却很难写好,你有什么秘诀吗?”
  我这一问,秦老蓦然一笑说:“写散文不像写小说,小说靠奇特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来感染人;散文也不像诗,诗靠高度的节奏、美妙的声韵和深邃的意境来吸引人;散文要靠典型的材料、精练优美的语言,思想性、形象性要强,又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来打动人。有了这些因素,写散文就不难了。”
  我们的话题又转到议论性散文,我问秦老,1959年他发表的《菱角的喜剧》,知识性强,从蝴蝶、蝗虫、碳水化合物、过敏症、人的牙齿等方面,娓娓道来,呵成一篇,构思新奇,丰富多彩,写来得心应手,尽达妙境。这么广泛的知识是怎样积累起来的呢?这时秦老微微笑着谦虚地说道:
  “一个人决不可能是百家子弟,‘不出门的秀才’通天晓,要使文章达到较高的境界,主要靠学识和资料的积累,靠扩大常识范围,有了这三件法宝,作者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遨游太空,下地探奇,拜古人,会来者,思想活跃,抒发情感,写起文章来,就能左右逢源,自然是汲井见深了。”
  “如何去评价一篇好的散文呢?”秦老慢慢地坐下,又喝了一口茶,然后说:“一般说来,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十分平易流畅,在平易流畅的基础上来奇警,有作者个性语言,又能适当发挥议论,直抒感情,倾胸臆,以情移人,达到这个高度的境界之中。”
  “有人说,散文越散越好,你以为如何呢?”秦老耐心解释说:“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看,如果散文对你所描述的事物向纵深发展,又和主题密切关联,这样‘散文贵散’;如果把‘散’理解为乱跑野马,没有中心,自然‘散文忌散’了。”
  而今秦老业已仙逝近两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的心坎里,特别是他的有关创作上的谆谆教诲,更无时不在催促我去实践检验我自己的每一篇作品,他那精辟的见解,也必将成为一代文学爱好者的座右铭。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秦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