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县第一场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20
颗粒名称: 崖县第一场电影
分类号: J992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崖县首次电影上映的情况,讲述了当时的“抚黎”政策和陈汉光的反动行径以及黎族同胞的抵抗。
关键词: 崖县 电影上映

内容

崖县(今三亚市),第一场电影上映在哪里?什么时候崖县开始有电影?又是谁给普通老百姓放的电影?你知道吗?告诉你吧:陈汉光。这部电影,是陈汉光特意从广州带来的。
  陈汉光,广西防城人。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1933年1月),陈氏任国民党琼崖抚黎公署专员时,派出电影队,第一次在崖县水满峒上映影片。那时水满峒仍属崖县管辖(1935年7月后才从崖县划归保亭县地)。
  当年陈汉光打着“抚黎”的幌子,强迫黎胞挖山开路,遇水架桥,好让他的大队人马进驻水满峒。
  时值冬天,水满峒山高水冷,寒风刺骨;云雾常年封谷,山岚终日不散。黎族同胞更在那“兵连祸结”的严冬腊月,忍饿受饥,为陈汉光的“驾到”,马不停蹄地修公路。一天,陈汉光和他的妻子,跟着修通的公路,分乘四人抬的山轿,后面紧紧跟着“陈专员”的参谋、副官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全副武装地进驻事先为他们盖好的船形茅屋,因而,这里便成了他们的“大本营”。
  一天晚上,陈汉光命令电影队在驻地放映电影。发电机临时安装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这部发电机已到耄耋,老得掉了牙齿。他们指派五名黎胞在三十度斜坡,费“九牛二虎”之力气拉发动机绳子。发电机终于“突突突”地狂叫了,但拉绳人早已经人仰马翻地滚了下去横卧在山脚下面了。
  那时上映的却是两部无声电影。好奇怪的,在白色的银幕上,只听人说话,不见马来往。山光水色,烟波渺渺,一片茫茫。那部发电机,时时又死去活来,而且“有加无已”。因此不到中场,观者却早已寥寥无几了。
  不久,水满峒的黎族同胞,识破了陈汉光的所谓“抚黎”阴谋,他们就团结番阳峒的黎族苗族兄弟同胞,调齐了二峒所有的火枪和弓箭,勇敢地奋起反击。陈汉光一怒之下,立即命令他的部队,重炮齐轰番阳峒,撕下了他那块遮丑的“抚黎”外衣,彻底地暴露了他的反动面目。广东省国民党当局,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便撤去了陈汉光的“抚黎”专员职务,委派许延杰继任。从此,陈汉光那部无声电影放映机和发电机,却一直“睡”在水满峒,再也没有人去问津了。后来成立供销社,村童们即将其机器拆零卖给收购站,换糖果吃去。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