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022
颗粒名称: 幻想篇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9
页码: 161-199
摘要: 幻想篇介绍了海南岛的一些幻想故事和传说。其中包括王子在天涯海角脱险的传说(又名《落笔洞的传说》)、老者与艾纳、克莉玛、水底棺材、水南官沟人鬼斗、诱杀野熊等等。这些故事和传说多半蕴含着神秘和幻想元素,反映了当地居民的信仰和想象力。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科幻 三亚市

内容

王子在天涯海角脱险的传说
  (又名《落笔洞的传说》)
  (黎族)
  讲述者:蓝定璋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王子在天涯海角脱险的故事,先从故事最初发生的地方落笔洞说起。
  落笔洞位于天涯海角东边,两地相距约25公里。黎族人把落笔洞叫做候毛,意思是神仙、皇帝居住的地方。落笔洞风景优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古时候,一位下凡的仙郎在落笔洞游玩,遇上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亚娘,俩人互相爱慕,很快就结为夫妻,生活在落笔洞里。
  仙郎私自下凡,与人间女儿结婚,严重违反了天规,天皇知道后十分生气,便派天兵天将前去捉拿问罪。仙郎深深爱着亚娘,不愿返回天宫,极力反抗捉拿他的将士。天皇听说后更加愤怒,下令雷公电母轰击仙郎,仙郎在昏迷中被捉回了天宫。
  亚娘也被轰击仙郎的雷电震昏了,醒来后已不见仙郎,只有仙郎的弓箭和神笔吊挂在洞顶。
  那时,亚娘已经怀孕了,但孩子久久没有出世,为了孩子,亚娘顽强地生活着。怀孕第三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亚娘的肚子一阵疼痛,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说起话来。孩子问亚娘:“母喂,母喂,鸡叫了没有?”亚娘听到孩子的声音又惊又喜,忙应答说:“还没叫呢。”孩子久不久又问鸡叫了没有?每问一次,亚娘的肚子就一阵疼痛。当孩子又一次问起时,亚娘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就说:“叫了,叫了!”
  亚娘的话音刚落,孩子立即从她的肚子里跳出来,说:“阿母,孩子是王子,现在为你们报仇。”说完,从洞顶上取下弓箭,张弓搭箭向天宫射去。神箭飞进了天宫,插在天皇的座椅正中,(王子取下弓箭,洞顶上的神笔,后来化成了钟乳石,落笔洞因此得名)。
  天皇每天在鸡叫时才上朝坐殿,王子报仇心切提前出世,这一箭射早了,天皇侥幸地保住了一命。
  鸡叫了,天皇上朝,看到一支神箭插在椅子上,万分惊慌。他知道王子已在人间出世,便派天兵天将下凡追捕。
  南天神母知道王子出世要遭到不幸,为了保护他,便派了数百神兵乘坐一艘大船驶往落笔洞。大船驶近落笔洞时,海水忽然退潮,大船翻了个底朝天,变成了一座大山,神兵变成了长腿青蛙。(大山的形状似一艘翻伏的大船,故名船岭,位于落笔洞南侧;山上山下长期以来有很多长腿青蛙。)
  神母又派来一匹天马帮助王子。王子立刻跨上天马挥刀迎战。当天马跃上落笔洞山顶时忽然化成石马,王子用力鞭打也一动不动。王子跳下石马,一脚踏在石板上,踏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从落笔洞南侧可看到山顶上的石马,石马下面的石板上有人的一个足迹)
  王子一人难以敌众,很快被天兵天将紧紧围住。神母看见王子处境危险,立刻变成一片白云飘过来,载着王子向西飘飞,飘落在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的海边和山上立刻长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阻挡追捕王子的天兵天将。王子在石头间绕来绕去,东躲西藏,但还是被天兵天将发现了。王子最后退到西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来到了天的尽头海的边角。王子已经无路可走,急得直跺脚。这时,大石忽然裂开一个大口,王子急忙钻了进去,裂口立刻合上。然而由于裂口合上过快,王子的战袍一角被夹在外边。
  神母看见王子战袍一角在大石上飘动,恐怕被天将发现,便变成一只老鹰飞来遮挡。
  一位天将变成一只天狗追来,跳上大石撕咬老鹰,老鹰抵挡不住就飞走了。天将看见了一角战袍,知道王子藏身石中,便挥起长刀劈砍大石,大石从上到下被整整齐齐劈开了,但没有发现王子;天将又挥刀砍劈,但无论如何都劈不动大石。天将向天皇报告,天皇命令火神前去喷火烧石,把他烧死在石里。(刻着“天涯”二字的石壁十分平整)
  就在火神喷火烧石的时候,大石里面又裂开一个大洞,大洞通出大海。王子一阵大喜,立刻从洞里进入大海,从海底游到很远的地方才浮出水面。
  神母看见王子出现在大海里,便又变成一片白云飘过去,把王子载回落笔洞。
  火神喷火烧了一个时辰,大岩石被烧裂了一条缝,也被烧得通红。天兵天将以为王子已被烧死在大石里,便撤兵返回天宫。(“天涯”石左侧现有一条裂痕)
  王子回到落笔洞,终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老者与艾纳、克莉玛
  (回族)
  讲述者:刘彦 搜集整理者:马强
  天涯区桶井村海边沙原上有一座古墓,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回族的祖先漂泊到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在沿海一带定居下来,从事捕鱼和开荒种植。其中有两个姐妹,姐姐叫克莉玛,妹妹叫艾纳。
  克莉玛和艾纳每天都到坡上挖地,然后在各自开垦的土地上种上棉花。眼下是棉株开花的时候,姐妹俩各自忙着除草、施肥、浇水。绿油油的棉株长得非常好。
  眼看棉花丰收在望,克莉玛和艾纳分别拿着糯米糕,带着茶水去请阿訇做都阿,向真主祈祷,求真主赐福,让她们的棉花获得好收成。一天,克莉玛经过海边树林时,看见一位衣衫破旧、气息微弱的老人趴在地上,一边向她招手,一边说:“好孩子,我又渴又饿,请给点东西吃,给点水喝!”克莉玛厌恶老人,连应都不应一声就走开了。不久,艾纳经过这里,那位老人看见艾纳就说:“好孩子,请给点东西吃,给点水喝!”艾纳心生同情,便把手里的糯米糕切了一半给老人,又给老人倒了一大碗茶水,双手捧到老人面前。艾纳等老人吃完了糯米糕,喝完了水,恢复了精神,说:阿公,我还有事情要做,我走了。”老者急忙拉住艾纳说:“孩子,你拿着糯米糕带着茶水去干什么?”“阿公,我去请阿訇做都阿。我种了很多棉花,眼下就要长出花来了。”艾纳说。
  “啊,是这样。孩子,你的棉花会采不完的,采了前边的,后边就会长出来。”
  “是真的吗?”艾纳高兴极了。
  “是的,孩子!你去请阿訇做都阿吧!”
  艾纳告别了老人,请阿訇去了。
  不久,棉花收获季节到来了。克莉玛和艾纳先来到克莉玛的棉田一看,棉花棵棵枝粗叶茂,叶子几乎遮住了棉花。俩人又来到艾纳的棉田里看,每一棵都开满了很大的棉花,几乎遮住了绿色的叶子。棉花开始收获了,克莉玛和艾纳早早来到地里采摘棉花,直至太阳落山才收工回家。第二天姐妹俩又来到棉地里,克莉玛继续采她昨天还没采完的棉花。艾纳一到地里便大吃一惊:昨天采过的棉株,又长出了棉花。艾纳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继续采棉花去了。第三天,艾纳采过的棉株又长出棉花来。就这样,艾纳地里的棉花,前面的还没有采完,后面的又长出来、后面的还没有采完,前面的又长出来,天天都如此。
  艾纳棉花地里发生的事情,使全村人十分惊奇。在人们的询问下,艾纳才想起遇到老人的情况,便讲了出来。人们这才知道,是这位老人给艾纳赐福。
  艾纳和克莉玛带村里的人们去寻找这位老人,寻遍了海边和树林,仍不见老人的踪影。后来,艾纳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发现一群蚂蚁衔土盖在一位死者的身上。经过艾纳和克莉玛的仔细辨认,确定死者就是那位老人。人们为了纪念老人,把他迁移到艾纳的棉地里埋葬,并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从此,艾纳和克莉玛及村里人种的棉花年年都获得丰收。
  水底棺材
  (黎族)
  讲述者:董亚 丁搜集整理者:赵师发 林能 董海进 董国定
  从前,有一个寡妇带着她的两个儿女阿麻和阿贝,居住在育才南塔河边,靠种山兰为生。
  几年后,儿子阿麻娶了媳妇。这媳妇心胸狭隘,好吃懒做。因此,全家的活计都落在女儿阿贝的身上了。
  阿贝姑娘勤劳、美丽而善良,为了不让年迈体弱的阿母操劳,默默地包揽了全家的活儿,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拼命地劳动。
  一天天刚亮,阿贝料理好家务,像往日一样到山兰园去劳动。她一进入园地就愣住了,昨天还是杂草丛生的山兰地,一夜之间,竟被拔除得干干净净。阿贝左看右看,满山都找遍了,一个人影都没有。
  第二天鸡啼时分,阿贝背着一箩谷种来到山兰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在园地里忙着。她悄悄地躲在树丛后仔细看,一直看到天亮了,才看清是位英俊健壮的年轻猎人正戳坑点种。
  阿贝壮着胆,轻轻地走到猎人跟前问道:“阿哥,你为什么帮我做工?”猎人抬头望着眼前美丽的阿贝姑娘,温和地答道:“我叫阿明,是南塔河里的青龙,看到你一个弱女子辛勤种地,十分辛苦,便悄悄地帮了一点小忙。”
  从此,阿明天天帮阿贝做工,慢慢地俩人真心相爱了。河边,树下,山前,他俩常常在一起。
  不久,阿麻知道阿贝和阿明相爱的事了。他生怕妹妹一旦出嫁,家里的一切活儿全落在自己身上,急忙和老婆商量,想办法阻扰阿贝和阿明来往。
  次日,阿麻板着脸大声训斥阿贝:“听人到处传,你上山不是种山兰,而是与男子来往鬼混,若是再继续下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阿哥,阿明是南塔河的青龙,他天天帮我家干活,我俩是真心相爱,不能乱说鬼混!”阿贝心平气和地向阿麻解释。
  “敢顶嘴,给我滚出家门!”阿麻火冒三丈,打了阿贝几个巴掌。阿贝捂着脸,头也不回地往山兰园跑去。
  阿明在山兰园边搭起了一间草寮,俩人住在了一起,白天一起做工,夜里一起唱歌。
  时间长了,阿麻已坐吃山空,阿贝又不归家,急得团团转,只好上山去请阿贝。
  阿麻来到山兰园央求阿贝回家,阿贝连连摇头,决意不肯下山。一连几天,急得阿麻不知如何是好。他看见躺在床上的阿母,顿时计上心来。
  第二天,阿麻一早来到山上,流着眼泪擦着鼻涕哭诉着:“妹呀,阿母已经不行了,自从你离家出走后,她的病越来越重,正等着看你一眼呢。”
  阿贝挂心病危的阿母,哭着跟阿麻下山。回到家,阿贝觉得阿母并不像阿麻所说的那样病危。
  阿贝打算上山与阿明商量,接阿母上山奉养。刚走出门口,被嫂子拦住了。嫂子把一箩筐用水淋湿的稻谷交给她去烘干,后脱粒。阿贝无奈,只好照办。
  趁此机会,阿麻带上尖刀和弓箭,到山兰园草寮里,披上阿贝的衣裙,装扮成妹妹的样子,坐在床上等候阿明。
  阿明从河里上来,踏进草寮,一眼看到“阿贝”坐在床上,便高高兴兴地走到跟前,不料肋下突然被刺了一刀。阿明一跃而起,忍着剧痛,一拳打倒“阿贝”,踉踉跄跄地往河边走去。心狠手辣的阿麻从地上爬起,张弓搭箭,射中了阿明的后心。“扑通”一声,阿明倒在一块又大又长的青色岩石上,挣扎着向河边爬去,身后的岩石上留下了一道鲜红鲜红的血迹。
  山下家里,阿贝看见满身大汗回到家的阿麻,刀刃上沾有血污,吃惊地问道:“阿哥,这血……?”“哦,是山猪血……不不不,黄猄血。”阿麻慌乱地回答。
  阿贝见他心神不定,就紧紧追问。阿麻恶狠狠地说:“实话告诉你,这是阿明的血,我把他杀了。”
  犹如晴天霹雳,阿贝一下子昏了过去,醒来后立刻冲出家门,向着河边跑去。她大声呼喊着:“阿明!阿明”
  哭喊声惊动了水中的鱼虾螃蟹,它们纷纷游上水面,见是阿贝,又都潜回水底。一只老螃蟹来到姑娘身边,把她带到水宫见阿明。
  阿明说:“你来做什么?我不想见你!”他气愤地转过头去。
  “不,不!阿明,你听我说呀!”阿贝痛哭着把阿麻上山如何骗她,嫂子又怎样用计拖住她的事诉说出来。“我真是想不到他会对你下毒手呀。”说着,抱着阿明痛哭不止。阿明听后,说:“你若能在我面前哭出七盆水,七盆鼻涕,我就相信你的话。”
  阿贝本来就十分伤心痛苦,很快就哭出七盆泪水和七盆鼻涕来。
  阿明被阿贝的真诚感动了,温和地对她说:“阿贝,我恐怕不行了,水宫里也不是你久留之地,回去吧!”
  阿贝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去,紧紧地抱着阿明发誓说:“死,也要死在一起。”
  阿明轻轻地抚摸着阿贝,说:“好妻子,你要听话,回去后,要是看见大榕树树枝折断掉下,就是我家杀羊杀牛庆贺我身体康复,若是看见大榕树倒下,那就是我归天了。”
  阿贝上岸后,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一直跪守在大榕树下。
  一日,榕树枝突然折断掉下,阿贝惊喜万分。可是次日,大榕树却摇摇晃晃,要往水里倒,阿贝急忙往河边站准备托住;可榕树又摇晃着往岸上倒,阿贝急忙往岸上跑去托住。就这样,她围着大榕树转来转去。后来,一块石头绊倒了她。眨眼间,大榕树倒进了水中。她的阿明死去了。
  阿贝的心破碎了。她滴水不进,日夜不眠,心早已随阿明死去。这天,她用一根山藤垂吊一枚大针,仰脸躺在下面,让喉咙对准针尖。
  这时,正好一只水蟑螂爬过。阿贝叫住它:“水蟑螂兄弟,求你替我咬断山藤,我送你一枚针。”
  水蟑螂正急需一枚针使用,高兴地咬断了山藤。顿时,垂吊的针掉下直插入阿贝的喉咙,阿贝离开了人间。
  水蟑螂于是拿走了那枚插死阿贝的针。从此,水蟑螂的肚皮底下贴着这样的一枚针。
  阿贝死后,阿麻带人上山伐木做棺材,可树木却变得异常坚硬,刀斧砍不进。阿麻来到南塔河边找树木,手中的斧头突然掉进河里,把一块巨石劈成两半。阿麻一看,这不是很好的棺材板吗?他连忙吩咐众人下水搬上来,略一加工,一副石棺材做好了。
  下葬那一天,阿贝被放进石棺材里抬上山,路过南塔河边时,抬棺绳子突然断了,石棺材顺着斜坡慢慢滑入水中。
  阿麻见状,忙叫大伙下水寻找。旁人见此情景奇怪,不敢下水。阿麻只好拉一个瞎子一块下去。阿麻却被水冲上岸边,瞎子在水里摸到两副并排着的石棺材。瞎子露出水面,手里还拿着两张一模一样的被子。人们一看这是阿贝生前亲手所织之物。
  至今,在南塔河边那青石岩上,还清晰地留有一道鲜红的血迹,这就是当年青龙阿明留下的血印。每当天气晴朗,河水清澈见底的时候,站在河岸边,就可以看见河底并排着的两副石棺材。人们称为“水底棺材”。
  水南官沟人鬼斗
  (汉族)
  讲述者:王世义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位崖州知州拨出一些官银,发动水南村的老百姓开挖官沟,引宁远河水灌溉水南一带的万亩田园。开工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地挖出了四里长。后面地段靠近一片坟场,挖到这里就出了怪事。第一天挖好的一段沟,第二天却被埋平了,第二天重新起土挖好,第三天又照样被埋平。人们发现地上到处留下三爪脚印,才知道是野鬼作恶。人们气极了,决心与鬼斗到底。十鬼埋,百人挖,百鬼埋,千人挖。可是连接几天,沟渠照样被埋得平平的。这天,人们正在集中相议斗鬼的办法,一位脚上有伤的民工说:“我今晚留在这里看看是怎么回事。”他把脚包扎好,在离沟不远的树丛中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一阵阴风把周围的树草吹得哗哗响,他醒过来,便听到一片嘈杂声,只见一个鬼头带领几百个鬼仔,扛锄拿锹,跳跃而来,散开在沟渠两旁,往沟里锹泥刨土,鬼头说:“他们一百人挖,我们一千鬼埋,他们一千人挖,我们一万鬼埋,不信他们断得了阴府风水,除非用黑狗血淋我们!”三更鸡啼时分,鬼头才领着鬼仔们离去。
  这位民工连夜赶回村去,将这件事讲了。人们马上杀了三条黑狗,盛了三盆狗血,第二天将黑狗血洒在官沟两旁,继续开工挖沟。
  当夜,野鬼又来埋沟,一看见黑狗血,都不敢近前,吵吵嚷嚷逃回坟场。野鬼被制服了,从此不敢闹事作怪,官沟终于顺利开成了。
  诱杀野熊
  (黎族)
  讲述者:董玉梅 搜集整理者:蓝华
  古时候,立才峒山高林密,进进出出只有一条小山路。小山路上有一只凶猛的野熊把守着,伤害了许多过往的人。
  有一黎族青年决心捕杀野熊,为民除害。一天,村里有人杀猪,他便讨要了猪肠和猪血,把猪血灌进猪肠里,煮熟后盘在腰间,穿上衣服盖住,前往野熊把守的路段,一边慢慢走着,一边从腰间把猪肠一截一截拉出来慢慢地吃,咂吧着嘴做出吃得很香甜的样子。熊看见了便钻出树林问(传说古时候,万物都会说话):“你吃什么东西,给我吃一点?”他说:“我吃我自己的肠子,又香又滑。”说着又拉出一小节猪肠自己先吃一口,然后给野熊吃。野熊感觉味道果然很好,又跟他要。他说:“再给你我就不够吃了,你自己也有肠子呀,各吃各的肠子,吃完了还会长出来。”野熊相信了,就用爪子抓破自己的肚子,把肠子拉出来。青年人立刻伸手抓住野熊的肠子,用力往外拉。野熊痛得在地上打滚,不一会便踢踢脚死掉了。
  从此以后,人们进出立才峒再也不怕野熊伤害了。
  翠鸟衣换皇袍
  (黎族)
  讲述者:兰开生 搜集整理者:符清文
  从前,有个孝子叫阿舍,自幼失父,跟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天,阿舍上山砍柴,路过龙潭时在坡地上发现一条刚被人打死的蛇。他很怜悯,砍了一根树枝盖住蛇,就上山砍柴去了。
  他挑柴下山时,发现蛇不见了。这时,有一只乌龟爬到他跟前,说:“阿舍,你刚才用药树枝盖住的是龙王的独生女——龙妹,她已经被你救活了。现在,龙王邀请你入龙宫做客。”
  在去龙宫的路上,乌龟对阿舍说:“你入宫后,龙王给多少金银你都不要,只要一只白金鸡。”
  阿舍随乌龟来到了龙宫,龙王立即大摆酒宴接待。宴席上,龙王感激地对阿舍说:“你是龙妹的救命恩人,要多少金银?随便说吧!”
  阿舍想起乌龟的话,便说:“我不要金银,只要一只白金鸡。”龙王无可奈何地答应了阿舍的要求。阿舍抱着白金鸡回家,把白金鸡放进缸里盖好,然后将这件事的经过告诉母亲。母亲又惊又喜。
  第二天早上,从缸里走出来一个很靓的姑娘,这就是龙妹。龙妹生火做饭,她用一小手指甲米煮一会儿,就把香喷喷的一锅米饭送到阿舍母子俩面前。母子俩都傻了眼。母亲为儿子能找到这么贤惠、漂亮的媳妇,心里非常高兴。
  阿舍从此柴也不砍了,田也懒得耕种了,整天守着龙妹。龙妹觉得阿舍这样守着她不上山下地,日子会过不下去。于是画了两张自己的肖像,叫阿舍分别放在田的两边。这样,阿舍犁田耕田一来二去,都可以看到龙妹。阿舍又变得勤快起来了。
  一天,一阵狂风把龙妹的肖像刮到天宫,被宫兵捡到送给天皇。天皇被龙妹的容貌迷得神魂颠倒,于是派天兵下凡寻找龙妹。
  天兵很快找到了龙妹,命令龙妹立刻进宫。临走时,龙妹对阿舍说:“你设法编织一件翠鸟衣,三年后,你穿上就可以飞起来,飞到天宫,‘哎啰哎啰’的喊。如果有回音,那就是我。”说罢,就被天兵带上天宫去了。
  龙妹走后,阿舍便天天到河边去射翠鸟。三年后,阿舍终于织成了一件翠鸟衣。阿舍一穿上翠鸟衣,立刻飞了起来,一直飞到天宫。阿舍在天宫门口大声地喊:“哎啰,哎啰,哎啰——哎啰!”果然从天宫里传来了一阵阵甜美的笑声。
  天皇感到很奇怪,是谁在外面这样叫喊,逗得龙妹如此开心大笑呢?三年来,我一直守着龙妹,无论怎样逗她,她从未笑过一声。天皇跑出外面,看到一个身穿翠鸟衣的人,正在那里大喊“哎啰,哎啰!”就大声地问:“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叫喊!”
  阿舍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奉龙妹之命,穿翠鸟衣前来逗她开心的。”天皇要出高价买阿舍的翠鸟衣。阿舍说:“我不要你的金银,只与你交换衣服穿一下就行。”
  天皇高兴极了,忙脱下黄袍换翠鸟衣。天皇穿上翠鸟衣进入宫房来到龙妹面前,“哎啰,哎啰”地喊着逗龙妹,龙妹却不看也不笑。
  这时,阿舍大摇大摆地走进来,指着身穿翠鸟衣的天皇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大胆闯入宫房调戏我的夫人,来人啊!快把这个奸贼给我拉出去斩了。”
  宫兵听到皇令,不分青红皂白,把穿翠鸟衣的天皇推出去斩了。
  龙妹和阿舍终于团圆了。他俩回到人间,重返家园,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月上纺纱的姑娘
  (黎族)
  讲述者:蓝德江 搜集整理者:蓝华
  每当月光明亮的晚上,人们会朦胧地看到月面上有一棵树。老人说,那是一棵大榕树,树下有一位姑娘在不停地纺纱。
  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夫妻,生下一女孩后,妻子就去世了。后来,女孩的父亲娶了个后妈。后妈是个心地歹毒的人,经常打骂女孩,每天都把很多重活压在女孩身上,女孩做不完就不给饭吃。女孩长得漂亮,心灵手巧,从小就学会纺纱。后妈每天都不断地增加纺纱的数量,从每天5团增加到10团,再从10团增加到20团。女孩整日整夜地纺纱,累得头昏眼花。
  月上有一个月仙,每晚都在月上往下看姑娘纺纱。姑娘人美手巧,他十分爱她。他看见后妈虐待姑娘十分气愤,也为姑娘整日整夜地干活感到心疼。一天晚上,他顺着榕树根下凡到人间,偷偷地来到姑娘身边,帮助姑娘纺纱。第二天早上,后妈看见姑娘一天一夜纺完20团纱,感到很惊讶,因为一个人一天一夜是不可能纺完20团纱的。但她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将纱增加到每天30团。月仙不忍心姑娘这样长期受折磨,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就把姑娘带到月宫。从此,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每到晚上,姑娘坐在大榕树下,为她的丈夫纺纱做衣服。
  魔洞
  (苗族)
  讲述者:马大新 搜集整理者:蓝华
  育才生态区那会村旁,有一座山叫白石岭,白石岭下有一个石洞,当地苗人称魔洞。
  传说古时候,魔洞里住着一群妖魔,经常到附近的苗村,把人或牲畜抓回魔洞里吃。这群妖魔不但十分凶狠,而且十分狡猾,苗人想了很多办法采取很多手段,都很难对付它们。
  许多年后,苗村里出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他高大、英俊、勇敢、聪明,是个孤儿,决心消灭妖魔为民除害。他上山剥下一种苦树皮,拿回家中用水煮,把苦树皮水擦遍全身,然后化装成妖魔的样子混进魔洞里。妖魔觉得他很陌生,都过来舔舔他全身的皮肤,皮肤的味道是苦的,因为妖魔的皮肤是苦的便认为是同类。孤儿得到妖魔的相信后,就对妖魔头头说,几天后,将有一场七天七夜的暴风雨,必须准备足够的干木柴,不然大家只能吃生东西。妖魔头头立刻命令全部妖魔,把山上的干木柴搬到洞里。孤儿看见木柴够多了,就趁着妖魔们睡熟的时候,把木柴全部搬到洞中间,堵住妖魔的出路,然后点火燃烧木柴。妖魔逃不出来,全部被烧死在洞里。
  孤儿为苗人除了大害,成为苗人的英雄。
  小铁球的故事
  (黎族)
  讲述者:董亚乐 搜集整理者:蓝华
  古时候,有一人在山脚下开荒种番薯。番薯长大的时候,山上的猴子便成群结队下来偷吃。这些猴子很难对付,当你在地瓜园里看守的时候,它们躲在山上不下来,可是当你一离开,它们就哗哗啦啦从山上涌下。
  有一天,瓜主想到一个办法,在番薯园里用草席把自己包住,然后装死。猴群看看园地里没有什么动静,便又出动了。一只小猴在偷挖地瓜时,发现瓜主已经“死了”,便向猴王报告。猴王命令猴们把瓜主抬上山,通知各个部落的猴们前来为瓜主做佛。当猴王充当道公念经的时候,瓜主突然站了出来,一把抓住猴王,说:“我没有死,你就想咒死我。”接着拿起山刀要把猴王砍死。猴王吓坏了,赶快向瓜主求饶说:“你叫我干什么都行,请不要杀我。”“你们以后还偷我的番薯不?”“以后再也不敢了。”瓜主问:“你们已经偷了我的番薯,用什么来赔我?”“我们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个小铁球,你拿去吧。可我们没有小铁球以后,只能吃野果,树叶了,”瓜主拿着小铁球看来看去,这一空心铁球,拳头大小,不知有什么用处,便问猴王。猴王说:“你想要什么东西,要多少,敲一下,叫一声就有了。”瓜主半信半疑,试着敲了一下,叫一声:“我要10亩田。”眨眼间,番薯地旁边的坡地变成了一大片水田。他又敲一下,叫一声:“我要5头牛。”5头水牛一下子出现在他面前。瓜主见这小铁球果然是个宝物,放了猴王,满心欢喜地拿着它赶着牛下山去。瓜主回到家,拿出小铁球来,
  敲敲叫叫,分别要了十几只鸡、鸭和羊,又要了一些米和衣服。他不敢一下子要得太多,防止人们知道他有小铁球这个宝物。后来,他分多次敲叫米、布等食物和生活用品,送给村里的人们。
  瓜主有一个弟弟,一贯好吃懒做,且又特别贪心。他发现哥哥用小铁球敲来东西的秘密。有一天,他趁哥哥出去干活时,就偷偷跑到哥哥的家,把小铁球偷回家里,一边敲一边叫:“金、银、珠宝出来。”可是他一连叫了几十遍也叫不出金银珠宝来,后来却叫出满屋的牛粪。他气愤地把小铁球扔进火堆里,小铁球被烧坏了,成了块废铁。
  借尸还魂
  (汉族)
  讲述者:潘家桃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从前,有个名叫刘全的后生,为人忠厚善良,热心帮助别人。因为家境贫困,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不幸相继病亡。他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哭得死去活来。
  一天,刘全来到一座破败的神庙,只见里外长着杂草,几尊菩萨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看着这冷冷清清的庙堂,刘全感到凄凉,不禁悲从中来。他擦掉菩萨身上的灰尘后,向菩萨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一直哭到傍晚时分。这时,菩萨忽然眨眨眼睛,开口说起话来:“可怜的年轻人,请不要悲伤,今晚你去皇宫后院取个带两片叶子的南瓜,就可以到玉帝那里见到你的妻子和儿子啦!”
  刘全擦干了眼泪,连夜来到了皇宫后院,果然见到从墙头伸下一根瓜藤,藤上结个带两片叶子的金灿灿的大南瓜。刘全连藤带叶摘了下来,紧紧地抱在怀里。这时,南瓜的两片叶子扇动起来,从南瓜里传出一个清亮的声音:“可怜的年轻人,请闭上眼睛,一会就可以到玉帝那里见到你的妻子和儿子啦!”刘全眼睛一闭,身子忽地飘飞起来,两耳呼呼生风。不一会,南瓜说:“天宫到了。”
  刘全睁开眼睛,只见一片高楼大屋。一位神人从里面走了过来,把刘全带进天宫,一直过了四进堂院,来到了富丽堂皇的天府。刘全看见玉帝端坐着,忙向玉帝献上了大南瓜。玉帝问:“年轻人,有什么话尽管说吧!”刘全哭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要求见见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玉帝吩咐一位神人说:“把他的妻子儿子带出来吧!”夫妻父子见面,又喜又悲,互相诉说了别后思念之情。约一个时辰,神人把妻子和儿子带走了。刘全哭着,哀求玉帝让妻子和儿子跟他回人间。玉帝说:“可怜的年轻人,回去吧!八月中秋,一群姑娘在野外游玩,有一个姑娘打秋千时绳断摔地身亡,你可抱住她伤心痛哭,呼叫你妻子的名字,这样你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了!”刘全把这些话一一记在心里,依依不舍地和妻子儿子告别,由神人送他回地面。
  八月中秋到了。刘全早早来到野外,果然见七八个美丽的姑娘在游玩。她们一个个轮流打秋千,最后轮到一个叫唐玉妹的上架荡了起来,荡了九九八十一回,绳子突然断了,唐玉妹从秋千架上摔了下来,立刻气绝身亡。刘全急忙奔跑过去,抱住姑娘,大声哭喊着妻子的名字说:“唐玉妹呀,我的妻呀,你醒过来呀!”哭喊了九九八十一遍,姑娘突然长呼一口气,睁开眼睛醒了过来说:“夫呀,我们回家去吧!”这声音竟跟妻子的一模一样。原来他妻子借尸还阳回来了。
  刘全和姑娘双双牵手回家,成了夫妇。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竟和原来的两个儿子一模一样,原来是他的两个儿子投胎还阳回来了。刘全夫妻白头偕老,两个儿子后来考中了状元。
  白马的故事
  (回族)
  讲述者:赵洪儒 搜集整理者:马强
  从前,在鹿回头山脚下,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这人家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名叫艾玛。艾玛每天把羊群赶到村后的草地和溪水旁放牧。
  一天,艾玛牧羊时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匹全身洁白的骏马来到她的身边,用舌头舔舔她的脚板。她好奇地骑上马背,骏马带着她穿过云层,冲上蓝天,在天空中转了九圈后,嘶叫一声。这时,艾玛从梦中惊醒,用手轻轻搓着睡眼,睁眼一看,只见一匹白马站在她的羊群中,跟梦里的那匹骏马一模一样。她惊喜地跑向白马,白马却转身跑到一棵酸梅树下站住了。艾玛又向白马走去,白马发出一声嘶叫便不见了。艾玛觉得奇怪,便绕着酸梅树找来找去,可这匹马的一点踪影也不见。
  第二天一早,艾玛又像往日一样把羊群赶到草地上。不一会,那匹白马又出现在羊群中。羊羔用嘴亲亲白马的脚,白马用脖子擦着羊背。艾玛高兴地跳了起来,向着白马奔去。白马又跑到那棵酸梅树下嘶叫一声不见了。当天吃晚饭时,艾玛便把梦与看见白马的事情告诉家人。爷爷抚摸着她的头说:“好孩子,若是明天还见那匹白马,你就在它消失的地方插下牧羊鞭,再回来告诉爷爷。”
  第三天一早,艾玛又高高兴兴地来到原来的地方放羊。不久,那白马又出现在她的羊群中。她记起爷爷的话,慢慢地向白马走去,白马站着不动。当她用手去抚摸白马时,白马立刻转身向那棵酸梅树跑去,嘶叫一声就无影无踪了。艾玛按照爷爷的嘱咐,把羊鞭插在白马消失的地方,便急急忙忙回家告诉爷爷。爷爷领着家人带上锄头、铁锹来到那棵酸梅树下,在插鞭子的地方挖了下去。土一层一层地挖出来,当挖到第九层时,一大堆闪闪发光的银子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兴奋地跳着叫着,把一箩筐一箩筐的银子往牛车里倒,装了一车又一车,整整装了九车半。
  从此,高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有势人家。他们盖起了几十间房屋和一栋栋高楼大厦,前庭后院植树种花、养鱼养鸟。老人小孩都有几十个仆人伺候。他们还在院子里设赌堂、剧场,还买穷家少女来作填房,一家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高家的所作所为遭到了村里人的责骂,但他们置之不理。
  一天夜里,风狂雨暴,雷声轰轰,高家灯火通明,公子哥儿们在大厅里观赏歌舞。忽然,大厅的大门被撞开了,只见一匹白马蹿到戏台下,朝着人们仰天长啸,便转身奔跑而去,紧接着“轰轰”一阵巨响,戏台塌了下来,压伤了所有在座的人。但这件事没有引起高家人的重视,他们继续挥金如土,吃喝玩乐,处处显耀自己,讥笑别人。
  有一天,高家的小公子把一大串银子挂在脖子上,手里还拿着九车半银子中最大的一块“银王”,准备上街闲游。路过自家的打谷场时,看见一群鸡在偷吃谷子,他就把手中的“银王”抛了过去。到了傍晚,正当高家人悠闲地坐在院子里乘凉时,忽然那匹白马又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的被吓昏了,有的慌张逃散。白马先是把头低下来,两眼泪水滚滚,然后昂起头来发出几声哀叫,便慢慢地走出高家的院门,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到那棵酸梅树下,绕着酸梅树走了整整九圈,接着发出九声嘶叫就不见了。第二天一早,管家发现仓库里的银子不翼而飞了。从此,高家的景况一天天地破败下来。
  白水牛
  (汉族)
  讲述者:林花日 搜集整理者:杜海
  从前,有一个商人,妻子死后弃下一个名叫桂香五岁的女儿。
  为了照顾桂香,管好家业,商人娶了个后妻,不久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后娘对待桂香非常狠毒,经常打骂,每天给她安排重活。桂香每天除了放牛外,还要拔一亩田的杂草,拔不完,不给饭吃。
  有一天,桂香在草坡上放牛,因为饥饿,就坐在坡上啼哭。她放牧的白水牛看到桂香很可怜,就安慰说:“好姑娘,请不要难过,今后的活儿我帮你做!”
  从此以后,不管后娘给桂香安排多少重活,白水牛都帮她做完。后娘觉得奇怪,就问桂香:“你做得这样快呀?”桂香直肠直肚告诉她,是白水牛帮助做的。狠心的后娘听后又生狠心,将白水牛活活砍死剁碎,肉用盐腌,骨头抛掉。桂香见心爱的白水牛被砍死,非常伤心。一天,有一位好心肠的过路人同情桂香,就教她说:“孩子,别伤心了,你捡回白水牛的骨头,拿到香蕉树下埋好,日后对你有好处。”桂香便一根根地捡起牛骨,拿到香蕉树下埋起来。
  有一天,路上传来一阵阵锣声,原来是一名州官路过这里,许多人都到路口观看。后娘见桂香也要去看热闹,就连忙将一升芝麻撒在地上,叫桂香一粒粒捡起来。桂香只好忍气吞声地将芝麻一粒一粒捡起来。这时,有一只乌鸦站在一棵树上对桂香喊道:“嗷嗷嗷!呆喂呆,愚喂愚,扫帚扫来米筛筛,香蕉头下是你的。”桂香就到埋牛骨的那株香蕉头挖了起来,果然有很多光银和新衣服。桂香怕后娘知道,就拿到别处藏起来,然后跑出去看热闹。桂香这时正是十七岁,长得靓。那位州官在此地视察民情,见到桂香,非常喜爱,就叫人打听并托媒讲亲。后娘害怕州官,不敢不答应,并选定了良辰吉日娶亲。州官走后,后娘暗起祸心。一天,桂香和后娘的女儿在井沿看井水倒影,后娘悄悄地从后面走来,猛地把桂香推下井去,淹死了。
  不久,娶亲的日子到来了。这天,锣鼓喧天,州官坐轿来到了桂香家,当红轿抬到井边时,从井里突然长出一枝青竹,弯下来拦住轿子。差人忙把青竹子拉往路旁,可是那枝青竹子弹力很大,它弹回路上,一下子又拦住了红轿。差人便拔出刀将青竹子砍断了。
  红轿来到桂香家,可恶的后娘就送她亲生女儿上轿当新娘。晚上,当州官高高兴兴地拉开新娘子的面纱时,发现新娘子不是桂香,而是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州官一怒,当即命差人将这丑女送回家,并将此事查清楚,把桂香寻找回来。
  再说那株青竹子被砍断抛在路边,后来给一位老妇人捡回家去。老妇人见这枝竹子很直,竹节很长,就拿来做织布机的一个部件。当老妇人把这个部件装上织布机时,织布机竟自动地织起来,一会儿就织出了很多很多的好布。老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公。道公说:“你把纱线装上纺机后,再拿一碗清水,一块竹片,一把梳子放在机旁,等纺机一响,往碗里看,里面有一个很靓的姑娘织布,姑娘也就在这时还魂复生了。”
  那老妇人按照道公的教示去做,果然碗里有一个姑娘织布。一会,织布姑娘从碗里走来出来。
  老妇人喜出望外,忙问姑娘的死因。桂香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老妇人诉说。老妇人听后,大骂恶过毒蛇的后母娘。她拉起桂香说:“走,我带你去官府告状!”
  到了官府,那州官一眼认出前来告状的姑娘正是当初订婚的新娘子。桂香将一肚子的苦水吐了出来。州官一听,气得肺都炸了,命差人火速将那后娘捉拿归案。
  后娘被处死了。州官和桂香终于结了百年之好。
  冤家转世结好友
  (汉族)
  讲述者:梁鸿镜 搜集整理者:李美玲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做贼,一个收光银打手镯。
  有一天,俩人在路上相遇。做贼的没有钱了,便把收光银打手镯的打死,抢走了光银手镯。后来,做贼的也得病死去了。
  百年后,两个人同时复生,前世做贼的变成收光银打手镯的,前世收光银打手镯的则变为做贼的。一天,俩人相遇,后世做贼的把后世收光银的绑了起来,准备把他杀死。
  收光银的说:“让我饱吃一顿,再杀吧。”
  做贼的把收光银的绑在里边的一棵大树上,就进村去买酒卖肉。
  收光银的被绑在树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话:“前世你杀他,那把尖刀就埋在树底下,到后世轮到他杀你。”
  过了一会儿,做贼的买酒买肉回来了。收光银的喝足吃饱后说:“你应该杀我,前世你收光银的时候我杀过你,现在我收光银了,轮到你杀我。尖刀就埋在树底下。”
  做贼的马上去挖,果然挖出了一把尖刀,上面还染着血迹呢!
  做贼的拿起那把刀,割断了收光银身上的绳子,说:“我不杀你了,光银也还给你。”
  收光银的连忙跪下说:“你应该杀我,报仇雪恨。”
  做贼的说:“要是我杀了你,到后世你又返回来杀我,杀来杀去,永远也杀不完。”
  收光银的很感动,从此跟做贼的成为好朋友。做贼的也改了恶习重新做人。
  阿 凤
  (黎族)
  讲述者:韦永清 搜集记录者:蔡勃 整理者:王隆伟
  有一个寡妇,带着一男二女三个孩子住在雅亮大鲸山下一个叫洋林的村子里。
  大女儿叫阿凤,长得脚大身粗,二女儿叫阿仙,长得白白净净。寡妇对阿仙格外宠爱,常在别人面前夸奖阿仙,鄙视阿凤,认为阿凤的丑样丢了她的脸,常常虐待阿凤。阿仙由于母亲的娇惯,娇里娇气的,天天讲究衣着,涂脂抹粉,还对阿凤姐姐指手画脚。寡妇是村里有名的泼妇,心狠手辣,谁若是和她吵架,三天三夜被她骂个没完没了。人们知道阿凤在家里十分受气,但只能从心里同情她。
  阿凤每天早早就起床挑水做饭、洗碗扫地,然后到山坡上去割猪草。她回家时,母亲和阿仙早已吃饱饭,只给她留下一点用凉水泡开的锅巴。阿凤匆忙吃完饭,又赶到田里干活。她家的田地在村的东边,要翻过一座大山才到。因此,阿凤每天总是独自一人爬过山顶去干活,晚上伴着星星,拖着疲倦的身体走下大山回家。
  有一天,阿仙假惺惺地跟阿凤去田里干活,走到半山腰,她就躲到山里去玩了。等到阿凤收工回来的时候,她就在半路上等着,缠着阿凤和她换衣裙穿。老实的阿凤不知是计,同意她的要求。回到家里阿仙就在母亲面前大哭大闹地说:“阿姐不但不干活,还打我骂我,又换了我的衣裙穿。”母亲信以为真,当即把阿凤痛打一顿。阿凤想起每天起早摸黑地拼死拼活,累的腰酸腿痛,回家还要遭到母亲的虐待和妹妹的欺负,止不住地泪水流满脸腮。
  从那以后,寡妇对阿凤更加残忍,不给饭吃,只给吃些野菜充饥。幸亏还有个心地善良的小弟弟,每天趁母亲和阿仙睡熟时,就偷剩饭剩菜悄悄送给阿凤吃。二姐阿仙发现了,就告诉母亲。母亲把阿凤捆起来放在灶台上,往灶里添柴加火,然后带阿仙和小弟弟回娘家串门去了。
  再说灶台烤着阿凤,不一会儿就被烤得昏死过去了。
  阿凤在迷迷糊糊中,看见一团东西从空中徐徐飘落下来,起初像一团棉花,接着变成一簇簇白烟,在她的身边绕来绕去。一会儿,从白烟中冒出了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对她说:“孩子呀!你受苦了,我送给你一个荔枝核,你把它种在家门口,长高后你就爬上去。”说完就不见了。这时,小弟弟赶回家,急忙提水泼熄灶火,救下了阿凤姐姐。阿凤被救醒后,发现手中果然有一个荔枝核。
  阿凤按照老人的指点,把荔枝核种在家门前,用水一浇,立刻破土出芽,长出了一颗茁壮的小苗。小苗迅速长高,长成了一棵高大的荔枝树,树上结满了荔枝。阿凤想起老人的话,就对弟弟说:“好弟弟,阿姐上去摘荔枝给你吃。”小弟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左邻右舍的人们听说阿凤种了一棵奇怪的荔枝,都过来看。阿凤摘下荔枝果,送给人们吃。
  这时,寡妇和阿仙从娘家回来了。他俩走到村边,突然看到自己家的上空火红一片,还隐隐听到一阵阵喧闹声,以为家里失火了,忙拉开步子里跑到家门前,看见屋子好好的。再抬头一望,哎呀!只见那棵荔枝树的荔枝果,像一个个火球,映照着坐在树上的一个美丽少女。她呆住了,定神一看,才认出是阿凤。
  寡妇看到人们品尝着荔枝果,口水直流。她走到儿子跟前,要了一个荔枝果往嘴里一塞,顿时,香味满口,便连皮带壳吞下肚里。大家厌恶寡妇,见她回来,陆续走开了。
  人们离开后,寡妇就假惺惺地对阿凤说:“好孩子,下来吧,这棵荔枝树是我家的了,以前都怪妈不好。”阿仙也装出一副可怜相,央求阿凤:“阿姐,你就下来吧!别让阿妈难过了。”阿凤心里明白,她们这是虚情假意,没安好心,就对她们说:“你们想我下来,除非把这棵荔枝树砍倒。”寡妇一听,气得火冒三丈,骂道:“不知好歹的东西,你等着瞧吧!”寡妇拿出一把砍刀,就动手砍树。谁知砍刀不听使唤,一刀砍了自己的膝盖,疼得在地上打滚。“阿仙,快把这棵鬼树砍倒,再把这个魔鬼砍死。”阿仙捡起砍刀用力地砍,砍刀忽地却又把她的肚脐削去了。顿时从肚脐里爬出许多山蚂蝗,滚出了不少的蛇蛋,掉下了许多鸟屎兽粪……
  荔枝树不断地摇晃着,眼看就要倒下,阿凤急忙摘下一串荔枝果抛给小弟弟。这时,一阵旋风把阿凤和火红的荔枝树卷到了天上,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小弟弟吃了那串荔枝果,变成了天地间最善良的人。
  贪心的哥哥
  (汉族)
  讲述者:孙庆莲 搜集记录者:符名䘵 整理者:王隆伟
  从前,某村里有兄弟俩,父母早亡。哥哥是个又贪心又狠毒的人,掌管家里的一切,常常打骂弟弟,有时一日三餐也不给弟弟吃饱。
  后来,他和老婆强迫弟弟分家。他们霸占所有田地和家产,只分给弟弟一块旱田和一头骨瘦如柴的老牛。他们怕弟弟的生活会比他们好,就把一畚箕谷种炒熟后分给弟弟。
  分家后,弟弟就靠唯一的一头老牛耕田,按季节下种。三天后,他到田里一看,一畚箕的谷种都烂在田里了,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突然发现田角有一株小小的秧苗长出来。他转悲为喜,马上找来牛粪施给秧苗。他日夜守着秧苗,口里不断念着:“秧苗,秧苗,快快长!”
  这天,秧苗忽然长高抽穗,他高兴极了,不断地摸弄着。忽然身后传来了一阵“哈哈哈”的大笑声。他吓了一跳,竟把稻棵拔了出来,转过身来,见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便哭着说:“这棵稻子是我的命根,拔掉了我如何活下去?”老人指着前面的一座高山,笑着对他说:“年轻人,不要伤心,大山脚下石洞里有好多谷种,你到里面去拿吧!记住,这些谷种只能拿三把,就赶快出来。”说完,老人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弟弟按老人的指点,缝了一个小布袋,来到山脚的石洞里拿了三把谷种。他把谷种撒在田里,很快就发芽长苗,很快就长高抽穗,一造就打了好多粮食。
  哥哥见弟弟多打粮,怀疑弟弟偷了他的谷种,就试探地问。好心的弟弟将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
  哥哥马上跑回家,叫老婆炒了一畚箕谷种撒在田里,田角边同样长出一株秧苗来,哥哥也日夜守着秧苗,口里不断念着“秧苗,秧苗,快快长!”第三天,果然白发老人大笑三声出现在他面前。他故作惊慌,拔了那株秧苗,接着就放声大哭起来。老人劝他不要哭,教他到山脚下的石洞里拿三把谷种。
  他马上赶回家,带着一个大口袋和老婆一起到山脚下,钻进了山洞,看见洞里堆满了谷种。他俩打开袋口,拼命地装,装了满满的一口袋。他俩正想抬出洞口,突然,“哗啦啦”一阵响,洞口塌了下来。
  俩人出不来,最后闷死在石洞里。
  姆雅和哥弟俩
  (黎族)
  讲述者:李祥明 搜集整理者:符清文
  从前,有两个黎族哥弟,哥哥叫阿国,弟弟叫阿民。因为自幼父母双亡,俩人相依为命。十年后两哥弟都长大了,阿国讨了媳妇,独占了全部家产,并且和弟弟分了家。
  阿民在村边搭了一间茅屋住下。他唯一的家产只有一口水缸,生活非常艰苦。
  有一天,一个全身长满烂脓疮的姆雅①到阿国家讨饭吃,阿国不但不给饭吃,还臭骂了一顿,把姆雅赶走。
  姆雅讨到阿民家。阿民心地善良,给姆雅饭吃,还留姆雅过夜。姆雅说:“我又脏又臭,你不嫌弃?”阿民笑了笑,和气地说:“姆雅,你放心睡吧!”姆雅又说:“仔呀,姆雅的疮很痒,你去烧一大缸水给我洗洗。”阿民立刻给姆雅烧水洗疮。
  第二天一早,阿民醒来不见姆雅,却发现那口水缸里,满是白花花的银子。阿民心想:姆雅一定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接济穷人的。于是,阿民叫人把银子分给穷人。
  人们排队领取银子。第一次,银子从头分起,阿国来迟,排在后面没有分到。第二次,阿国怕分不到,早早就站在队伍前面,但银子却从后面分起,分到他时,银子又完了。第三次,阿国又怕分不到,便插入队伍中间。分银子的人却从两头分起,分到中间阿国时,银子又分完了。
  后来,阿国知道分银子的富翁是弟弟阿民。阿国找到阿民,问他怎得到这么多的银子,阿民把经过告诉了哥哥。
  不久,姆雅又到村子里讨饭,讨到阿国家时,阿国一反常态,满脸笑容,杀鸡宰鸭,热情接待姆雅,还留姆雅过夜。姆雅同样叫阿国烧一缸热水给她洗身子。
  阿国家里有十口大小水缸,他想得到更多的银子,就烧了十缸热水。
  第二天一早,阿国往缸里一看,十口缸里都装满令人作呕的疮脓。
  亚韦和亚石
  (汉族)
  讲述者:孙庆莲 搜集记录:符名禄 整理者:王隆伟
  从前,某村里有两个青年,一个叫亚韦,一个叫亚石。两人做妚童①。阿韦心地善良,经常帮人做好事。亚石为人奸滑,交人不交心。只有亚韦帮他,他从不帮亚韦。
  有一天,亚韦帮亚石挑米上市卖。卖完后,亚石东转转,西转转,见好吃的就买来吃,见好玩的就买来玩,也不给亚韦买一件。到铺里吃饭,亚石自己吃两碗,只给亚韦吃一碗。
  回家的路上,亚石口渴,叫亚韦找水喝。路旁有一口水井,但井边没有桶。亚韦找来一条绳子和一个椰子壳,下井去舀水。亚石在上面拉水吃够后,不再理睬亚韦,自己回家去了。
  可怜的亚韦在井下等亚石拉他上去,等呀,等呀,一直等到黄昏时分,还不见亚石来拉他。正当焦急之时,突然传来两个老人说话的声音。一位老人说:“凡人真傻,井边长着一株几百年的灵芝草,竟没有人知道。”另一位老人说:“是呀,村里人跑几里路挑水吃,太费工了。要是每家每户挑一担干柴放在村前的那块石头上,烧一天一夜,石头裂开,就有水流出来,还有鱼虾跟着水流出来呢。另外,村前那丛竹中,最大的一株第三节有一个宝贝在里面,只对它说一声就马上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说完再也听不见两位老人的声音了。
  亚韦在井下听得清清楚楚,仔细一看,果然有一棵灵芝草长在井壁
  上,立刻拔出藏在裤袋里。一会儿,有个桶吊了下来,他喜出望外,双手抓住水桶,大喊救命。挑水的是个村姑,她听到井下有人喊叫,就急忙把他拉上来。这时天色已暗,村姑叫亚韦跟她一起回家。亚韦认了这个村姑做阿姐。
  俩人刚好走过村子,听见一间屋里传来了“呜呜呜”的哭声,亚韦问:“阿姐,这家人做乜哭得这么悲伤?”“她们家刚死了人。”“阿姐,看看去,也许我能救活他。”他俩向那户人家走去。
  亚韦走进那户人家,来到死人旁,从裤袋里掐了点灵芝草,放进死人的嘴里,一会儿,死人突然大喊一声坐起来。全家人又惊又喜,向亚韦跪下来磕头谢恩。
  亚韦告别那家人,回到村姑家里,对村姑说:“阿姐,村里人挑水太辛苦了,你叫全村每家每户挑一担干柴,放在村前那块石头上,让我给你们把水引出来。”村姑立刻通知家家户户明天一早挑柴放到大石头上。
  天一亮,亚韦就来到大石上,点燃了堆在上面的干柴,整整烧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大石果然裂开了,冒出一股又清又甜的泉水,不一会就流成溪,溪里鱼游虾跳。溪水流到村里,全村人欢呼着,跳跃着,高兴极了。
  亚韦在村姑家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亚韦对村姑说:“阿姐,我明天要回家,想在村前的竹丛砍一枝带回去。”村姑说:“竹是我家的,你砍就是了。”亚韦于是砍了最大的那枝竹,截了三节,告别村姑和村里老老少少,回家去了。
  亚韦回家半年后,就靠勤劳的双手和竹筒里的宝贝富了起来,买了田地和耕牛,盖起了瓦房,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
  再说亚石自从扔下亚韦,半年不见亚韦回家,以为亚韦已经死了,想不到亚韦回家后发财了,就厚着脸皮来找阿韦,求亚韦原谅他的过错,并问亚韦怎样富起来。亚韦便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亚石要求亚韦成全他,吊他下井。亚韦不肯,亚石就哭着央求,弄得亚韦没办法,只好和他到井边,把他吊下井去。亚石不要亚韦等他,亚韦只好离开他回家去。
  亚石在井下等到黄昏,果真来了两个老人。他非常高兴,静静地等待着老人说出发财的秘密。可是老人却生气地说:“凡人真贪心,上次已经告诉他,还不知足。”两位老人在井上踏了三脚,整个井立刻塌下去,贪心的亚石被压死了。
  疮疤老人
  (黎族)
  讲述者:李学亲 搜集整理者:李儒泉
  一天,一个全身长满疮疤的阿婆流浪到村里来。她全身发臭,坐在村头,村尾都嗅到气味,很多人都不敢走近她,大家都想将她赶出村外。
  村里有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亚社,因为家穷,吃不饱、穿不暖,二十岁了也没有女孩子喜欢他。他看见阿婆在外面流浪,没有人照顾,天天在树头下过夜,没有人给她饭吃,十分可怜。善良的亚社将老人背回家,给她做饭吃,为她洗疮疤。第三天晚上,老人叫亚社为她准备好两大缸热水,说她全身都是疮疤,很痒很痒,需要热水洗澡。亚社就为老人烧了两大缸热水。阿婆对亚社说:“很晚了,你去睡吧,我自己洗就可以了。”天亮了,亚社煮好了早餐,到房间叫阿婆起床吃早餐,阿婆却不在了,亚社到处找也没有找到。他以为阿婆可能在大缸里,便把缸盖打开,看见两大缸里面全是光银和金条。亚社激动地大声呼喊阿婆,却没有应答的声音。原来阿婆是神仙,她已经回天上去了。
  亚社发财了,买了一头牛、一辆木轮车,盖了村里最大最漂亮的一幢瓦房,还娶了外村一个善良美丽的黎家妹子为妻。结婚这天,全村的人都来了,唱歌跳舞很热闹。突然有一个穿着很高雅很漂亮的女人来为亚社贺喜,原来这个女人就是当年那位疮疤老人。

附注

①姆雅:黎语,老太婆。 ①妚童:不同姓氏结交的兄弟,大的叫妚童哥,小的叫妚童弟。

知识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三亚民间故事》

出版者:南海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海南岛和其他地方一些地方风物的传说,包括鹿回头、金鸡岭、螟支洲等;文化起源的内容,包括天涯海角的祭祀、石门子仙女赐姓氏等;动植物篇的故事,包括海螺姑娘、龙蹄、劳鸟养鸡等;风俗篇的内容,包括端午节、土地公庙等;人物篇,包括鉴真和尚、王幌等;故事篇的不同主题,包括机智人物、幻想、生活、笑话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