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乡土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12
颗粒名称: 商务
分类号: F727.66
页数: 8
页码: 七二-七九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时期广东省各州属出口及本省产销物品的情况。其中,糖、柴料、咸鱼、槟榔、椰子等为本省主要出口货物;绸布、鞋袜、洋纱、扇、伞、草帽、故衣等为主要入口货物。文章还介绍了每种货物的年销售量以及销售地点。
关键词: 商品 贸易 崖州

内容

白糖,每年销行本境五百石,销行江门埠万余石。州属出口货物皆从海运。黄糖,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石,销行江门埠三百余石。
  糖水,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余石,销行江门、澳门四千余石。
  柴料,每年销行本境二千余枝,销行江门埠千余枝。
  咸鱼,每年销行本境百余石,销行琼郡各州县六百万石。琼高二郡来捕,[一〇]干居其八。
  槟榔,每年销行本境千余石,销行江门三千余石。
  椰子,每年销行本境三万余枚,销行江门五六十万枚。
  鸭蛋,每年销行本境万余枚,销行新加坡五六十万枚。
  藤,每年销行本境百余石,销行江门六百余石。
  虾米,每年销行本境一十石,销行海口、江门六百石。
  木耳,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斤。
  甘蔗节,每年销行本境万余车。
  蒌,每年销行本境三万余把。
  铲香,每年销行江门五百余石。
  大布、花布,每年销行本境万余匹。
  手巾,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匹。
  熟烟,每年销行本境万余石。
  花生油,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余石。
  海棠油,每年销行本境、感恩三百余石。
  芝麻油,每年销行本境一万余石。
  藤器黎人所造,每年销行本境一百余件。
  竹器,每年销行本境五千余件。
  铁器,每年销行本境一万余件。
  笠,每年销行本境万余顶。
  梳朴,每年销行江门二百余石。
  花生脯,每年销行江门六百余石。
  艾粉,每年销行江门一十石。
  以上州属所制之物。
  瓜子,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谷米,每年销行琼郡各县六千余石。
  牛皮、兽皮,每年销行海口、江门四千张。
  黄豆、黑豆,每年销行海口、江门千余石。
  益智子,每年销行江门百余石。
  马料豆,每年销行江门十余石。
  箇杩麻,每年销行乐会、儋州百余石。
  虾壳,每年销行海口、新加坡三百石。
  螺壳,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生猪,每年销行新加坡千余头。
  香皮,每年销行江门二百余石。
  乌木子,每年销行儋州二十余石。
  酸梅豆,每年销行澳门千余石。
  薏苡仁,每年销行江门三十余石。
  檬果干,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海菜,每年销行江门一千余石。
  鹿筋,每年销行海口、江门百余副。
  鹿茸,每年销行琼郡数十副。
  鱼翅,每年销行江门三十石。
  生盐,每年销行三亚港五万余石。
  熟盐,每年销行本境万余石。
  以上州属所产之物。
  绸布,每年入口万余匹。[一一]
  鞋袜,每年入口万余双。
  洋纱,每年入口二百余石。
  扇,每年入口六千余把。
  伞,每年入口千余把。
  草帽,每年入口千余顶。
  广笠,每年入口千余顶。
  洋巾,每年入口百余石。
  故衣,每年入口二千余套。
  生熟烟,每年入口千五六箱。
  砖瓦,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万方。
  陶器,每年销行本境六千余枚。
  粉丝、金针、腐竹、豆酱,每年入口万余石。
  海参、鲍鱼、鱼翅、鱼肚、蚝豉、䗖子、火腿,每年入口三百余斤。
  面粉、线面,每年入口二千余石。
  药材,每年入口二千余石。
  烟土,每年入口五百余石。
  纸料,每年入口二万余石。
  线香、炮子、大炮、竹炮、罡宝、金银纸,每年入口二十万石。
  钉、锁、镜、刀各杂物,每年入口三百余石。
  水油,每年入口五千余箱。
  火柴,每年入口五千余箱。
  笔墨,每年入口五千余枝。
  水桶、面桶,每年入口千余枚。
  茶叶,每年入口百余石。
  线绒、丝带,每年入口三百余斤。
  釜、碗、盘、碟、匙并瓷器,每年入口十余万枚。
  铁,每年入口千余石。
  以上入口货皆从江门运来,间亦有海口或澳门来者。

知识出处

崖县乡土志

《崖县乡土志》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是崖州直隶州乡土志的上下两卷。上卷主要介绍了崖州的历史、政绩、兵事、耆旧、名宦祠、乡贤祠等内容;下卷则主要介绍了崖州的地理、古迹、市镇、山、水、海岸、道路、物产、商务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崖州藤销行情况
相关专题
崖州蒌销行情况
相关专题
崖州笠销行情况
相关专题
崖州扇入口情况
相关专题
崖州伞入口情况
相关专题
崖州铁入口情况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