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直隶州乡土志下 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县乡土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00
颗粒名称: 崖州直隶州乡土志下 地理
分类号: K926.6
页数: 44
页码: 三九-八二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海南岛崖州直隶州乡土志对该地区的地理情况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区城、古迹、祠庙附现存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山、水、海岸、道路、物产和商务等方面。涉及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文化地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历史遗迹等。该乡土志所述的内容为研究该地区的地理及其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关键词: 崖州 地方志 地理

内容

区城
  崖州距省城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东界陵水,西至感恩,南临大海,北接定安[一]。
  全境分为五区:
  中一区,东至下马岭,距城六十里,与东第一区交界;西至龙栖岭,距城五十二里,与西第一区交界。
  东第一区,东至回风岭,距城一百五十里,与东第二区交界;西至下马岭,与中一区交界。
  东第二区,东至分界塘,距城二百里,与陵水县交界;西至回风岭,与东第一区交界。
  西第一区,东至龙栖岭,与中一区交界;西至望楼水,距城八十五里,与西第二区交界。
  西第二区,东至望楼水,与西第一区交界;西至佛罗市,距城一百五十里,与感恩县交界。
  各区皆南滨海,北跨黎峒,其宽百余里至二百余里不等。
  古迹
  宁远故县,隋置,以宁远水名,即今州城。县署在城之西北隅,明初迁于城南二里水南村,后复归旧址。正统间[二]裁为布政分司署。今圮。
  吉阳故县[三],唐置,县署在城东。后废。
  落屯故县[四],唐置,在黎地落屯峒,州城之东五十里。明万历间,知州张宿疏沟,得落屯县印。
  临川故县[五],唐置,在城东一百一十里盐场附近。
  乐罗故县,在城西八十五里乐罗村。唐后无此县名,疑为汉朱崖郡十六县之一。
  延德故县[六],隋置,以延德水名。宋时改为延德郡,附郭置通远县,在城西一百五十里白沙铺之西南。
  郎勇废城,在城东北八里郎勇岭。明正德间,知州陈尧恩建以防黎。旧址犹存。
  逸贤峒,在城西南二里。峒有修竹茂林,宋胡铨谪居时尝往游。初有六客,一客后至,铨遂用六逸七贤之义名之。
  洗兵亭,在逸贤峒西。宋胡铨与郡人陈迪功偶游,得其地,有池数亩,风景殊佳。建亭其上,取杜甫诗『洗净甲兵长不用』之义名之,盖谓迪功能弹压诸黎也。
  热水池,在城北四里。一方一圆,圆者如沸,方者微暖。方圆相连,甃石中分。光绪十五年,知州唐境沅建亭其上,额之日『既济』。
  盛德堂,在城南水南村,宋昌化守裴闻义宅。赵鼎、胡铨先后谪居,皆舍于此。铨为名其堂曰『盛德』。
  江亭,在城西一里。元参政王仕熙谪崖,建以游息。
  还金寮,在城东南二里。明锺芳父明筑寮居此,得遗金数百,还其主者。光绪十五年,知州唐镜沅建亭其地,勒石以表之。
  相公亭,在城东南十五里南山铺。宋丁谓贬崖,续有旨拘于荒僻远人之处。邵守建屋数椽于此舍之,后人名曰相公亭。
  大小洞天,在城南二十里南山岭滨海处。有石洞、石磴,一刻『小洞天』,一刻『海山奇观』,并诸题咏。又有钓台、石船、仙梯、试剑峰、岩瞻亭、大洞天亭诸名胜,皆宋知军周〓、毛奎所经营者。
  落笔洞,在城东一百一十里。山高十余丈,周围半里。向南有一洞,甚宽敞。中有石柱下垂,状如悬笔,滴水不绝。壁刻『落笔洞』三大字,并古今题咏。又有巨人足迹。由此东上,峰腰有一洞,口刻『仙姑洞』三大字样。其中石洞层层。极处有井,深不可测。洞顶有石磬、石马、石犬、石猴、石麖诸异景。
  龟蛇图,在城东一百二十里独田岭上。有巨石俯临大海,左右前后按其方刻『东海』『西天』『南普』『北极』八大字。背刻一浮龟,又刻一蛇三环之。龟蛇之下,刻『大元国法佛』五大字,署『至元三十一年镇守张仁并刻』。
  祠庙 附现存坊表
  学宫,武帝庙,城隍庙,灵官祠,郡主庙,真武庙,三昧庵,华光庙,文昌阁,同善堂。以上皆在城内。
  万姓祠,广度寺,三官堂,文武庙,明王庙,三星祠。以上皆在城西门外。
  东岳庙,五显庙,天后庙,神山庙,都天庙,文昌阁,玉皇庙,先农祠,南海会馆,顺德会馆,东莞会馆,冈州会馆,四邑会馆,五邑会馆,鳌山书院今改造高等小学堂。以上皆在城东南近郊。
  郡主冼太夫人庙,宋建,在州署左。隋高凉太守冯宝妻冼氏,以兵降服黎蛮,封谯国夫人,赐临振县为汤沐邑。郡人祀之。
  五贤祠,在城东南门外,祀唐李德裕,宋赵鼎、胡铨,元王仕熙,明王倬。
  毛公祠,在城东南十五里南山铺,明建,祀宋知军毛奎。
  各区乡村皆有文昌庙、武圣庙、土地祠、氏族宗祠。近海则有龙王庙。
  少司徒世科坊,在学宫前。道光间,知州牟鹤龄为明锺芳父子重建。
  桥梁 择其在驿道者录之
  广济桥 在城东南二里官沟,石建。
  义兴桥 在城东一百里,东第一区三亚村口。
  刘家桥 在义兴桥东一里余。
  贡扛桥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东第一区小桥汛。俗名滥泥桥。
  深塘桥 在城西六十五里,西第一区九所村。
  深沟桥 在城西八十里,西第一区抱旺村南。
  深路桥 在城西一百四十里第二区。以上皆木建。
  市镇
  东关市 在城东门外。
  西关市 在城西门外。
  三亚市 在城东一百里,东第一区。
  三亚港市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东第一区。
  藤桥市 在城东二百里,东第二区。
  临高市 在城西南五里,中区。
  九所市 在城西七十五里,西第一区。
  乐罗市 在城西八十三里,西第一区。
  望楼市 在城西八十五里,西第二区。
  佛罗市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西第二区。
  学堂
  本年于城内设立师范传习所一所。其现在开办、未经立案者不录。
  山
  五指山,在城北深歧地。五岭联络,形如伸掌。屹立于琼、崖、儋、万之间,盘亘六百里,众山皆其脉络。南趋而为小五指,一名至宝,其大次于主山。从此分二大支,一东驰陵水县境,一驰州境直奔而西,延袤三百余里,或起或伏,雄峙于北。又分五小支,趋至海滨。壁立、虎头、鹿回、鳌山、龙栖五岭,皆小支之尽脉也。
  马鞍山,在城北十里,以形似名。宋胡铨诗『山脊骅骝耸』,自注云『马鞍山也』。其右为添子岭,对峙如扉。潘家田水从峡中流出。岭上有池,曰天池。
  洋淋大岭,在城北五十里。岭后为洋淋峒。道光十年,官军剿洋淋黎遇伏于此,亦险要地。
  石板岭,在城东南十五里。岭有石,平如板,可坐百人。宋知军周〓建亭其上。岭前即南山门。
  南山岭,在城南二十里。屹立海滨,为州屏障。上有万仞泉,极清甘。下有橘井,可疗病。中有大小洞天,详古迹。元王仕熙名日鳌山。
  深沟营岭,在城东三十里。四面环抱,中通孔道,为州治东路第一重关隘。上竖文峰塔,故又名塔岭。
  郎凤岭,一名红岭,在城东南四十里海滨。瀑布下泻。有石如屋,宽数十丈。宋土贼陈明甫栏之以养玳瑁,今石栏犹有存者。
  那凤岭,一名中火岭。骞如凤翼,孔道跨之。中火支水发源于此,沿麓南下。以上七岭在中区内。
  下马岭,在城东六十五里。斜峙海湾,有一径可通行人。乱石棋布,潮长即不能往来,为州治东路第二重关隘,有汛驻防。麓有巨石,高二丈。雍正间,知州程哲刻『天涯』二大字于上,今通名此地为天涯。此在中、东一区分界处。
  郎柔岭,在城东九十里。光绪十三年,冯宫保子材开路跨其巅,捷于旧路八里。
  黄麖岭,在城东九十里,盘亘百里。抱寨、大烟、打堡、汤他诸黎村环居其下。瀑布下泻,啮成深潭。大陂水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出。
  荔枝岭,在城东九十五里,周围三十里。上多荔枝树,下为抱丑黎峒。与横岭对峙,大陂水经其西南。
  横岭,在荔枝岭右。大烟、抱丑等黎村环居其下,为入抱寨、抱豪、梗高、汤他、大逸、大刀、抱冲、昏药、抱笼、略克诸生熟黎门户。光绪六年,陈志泰剿叛黎,战没于此。
  打皞地岭,在城东一百里,盘亘五十里。前为槟榔园黎村,后为半岭黎峒,三亚水经其南。
  长岭,在城东北一百五十里,盘亘二百余里。为力罗、抱豪、偷郎、抱笼诸峒黎所环居,物产最饶。三亚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出。
  龙塘岭,在城东一百四十里。两峰对峙,中夹一溪,西南流,为榆林水。上有贡扛桥,为入大茅黎峒门户。以上七岭皆在东第一区之北,惟郎柔、龙塘则在孔道旁。
  回风岭,在城东一百五十里,高百余丈。俗谓寒风至是而回,故以名焉。横截州东。其最幽邃处,道隘峰攒,天日蔽隐,约有六七里,为州治东路第三重关隘。上有大池,前有温泉,后有喜思泉。明成化初,知州徐琦修路,作记勒于石。雍正六年、乾隆十九年,知州程哲、宋锦先后重修。榆林支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出。此在东第一、第二区分界处。
  龙楼岭,在城东二百里,藤桥市东北。由城东上者,望之为标帜。上有望星岩,岩西有石穴,泉流如醴。龙山书院以此名。此在东第二区。
  大过岭,在城东北二百四十里。双峰壁立,中如蜂腰。凿石通路,险仄怖人。度岭而出,又有高山环抱如城,为入某文、大本、昂贡等黎村要道。明季王熀以步军五百覆灭于此。此在东第二区西北。
  龙栖岭,在城西六十里。上有石柱屹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海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谓黎人听其鸣则聚众出掠,经官军火之而无声,寇随以熄。今其烧痕尚存。此在中、西二区分界处。
  石牛岭,在城西九十里,与石门、果盒两峰鼎峙。上有八洞,一洞最为高敞,余七洞大小不一。望楼河水流经其北。
  鹗鳌岭,在城西北一百里。上有黑色石岩。望楼河水经其北,河中有石柱,高二丈。州人邢宗昺刻『砥柱中流』四字于柱。此二岭在西第一区之北。
  抱扛岭,在城西北[七]百里。岭势险峻,纵横百余里。岭之东有坦途,直达乐安,西黎为乱据之出掠。望楼河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出。
  卧龙岭,在城西一百三十里。其状如龙,高插十余峰,突兀尖秀。云起雨作,屡验不爽。此二岭在西第二区之北。
  按:州境北负峻岭,冈峦起伏,绵亘于黎歧中三百余里,山名无虑百十,兹择其尤者录之。
  水
  宁远水,俗名大河。源出陵水县雅康黎村大岭,西流经南解、略克,入州属抱笼黎村,会诸岭峡水,历嘉岸、大笼、陀䇭、抱浩黎村,至沟口汛与北来一支小水会。其小水源出只强岭,经落豪、只埠黎村,绕洋淋岭,经落基、郎乐黎村,入大河。南流至城北,东流经东厢起晨坊,折而西,绕城南,复南行,汇于港门西南之保平港入海,约行二百余里。自委[八]溯流而上,夏秋间可行小舟五十里,抵陀䇭为止,不能再上。若乘筏顺流下,可行百里。
  后河水,源出潘家田岭,东流经力村、山门、添子岭,南流至城北,为明知州陈尧恩引大河水注之。西流历南蛇塘、望天池、郎芒田、抱漾港,至乌岸港南出保平港,会东流入海,约行四十余里。自委上溯至郎芒坝可行小舟。
  中火水,源出城东四十里南漏岭,南流经黑坭峒、中火铺,注挑油港,西与源出中火岭小水会,入于海,约行二十余里。此水夏秋涨而春冬涸,港口开闭因之。
  烧旗水,以明季王熀烧旗于此名。源出城东六十里过岭,东南流过大饼、楚核等黎村,注禁港入于海,约行二十余里。此水夏秋大春冬小,水小港则闭。
  三亚水,源出城东北一百余里长岭,东南流经抱冲、力罗等黎村,抱寨、虎岭之小水及抱豪、镜校诸岭峡水来会。又南至落牛潭,与半岭小水会。其小水源出罗葵大岭,西流经半岭峒,与大水汇为深潭。东流经打皞地岭下,出槟榔园,名椰根水。南至红鱼港,与大陂水会。又东南至金鸡岭麓,出临川里,与临川水会,注三亚港入海,约行百里。自委上溯至金鸡岭,可行千石大舟。又上至回村尾,可行小舟。
  大陂水,源出城东九十里黄麖岭大潭,东流至汤他村前,有发源大逸岭及抱寨水田二小水来会。又东南至大烟峒,经荔枝岭西,又南出大陂。至打郁陂分新旧二流,旧流经妙山村至三亚市,新流经羊栏村东与旧流合,又东南会三亚水入海,约行六十余里。
  临川水,源出城东北一百四十里罗葵大岭,西南流经半岭、抱鼻、崩塘等黎村。南至荔枝沟,与一小水会。其小水源出罗蓬岭,西流经红花、南丁黎村来会。又南经豪霸岭麓,绕九曲出港门村后,至三亚港与三亚水会,人于海,约行五十里。自委上溯至豪霸岭麓,能行二千石大舟。
  榆林水,源出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大茅岭,西流经回风岭北,纳回风岭水,逾龙塘岭峡,至小桥汛,历红土岸,又西南至榆林、红沙、安油,入榆林港归海。自委上溯至红土岸,可行三千石大舟。
  藤桥西河,源出城东北一百六十里至爹岭。分二源:一从岭东流出只让弓,南经打密潭而下;一从岭西流入罗葵峒,罗葵大岭水北流来会,至南林峒,逾石母河,与东流会,是为三叉河。曲折东南流,经长枕、龙楼二岭,下至藤桥市前,与东河会,绕网寮,汇于合口港入于海,约行六十余里。夏秋间可行小舟,惟急流难溯。
  藤桥东河,源出陵水县某代弓石岩岭,西流入州境,从大本、昂贡二弓之山峡流出,又西流至某屏弓,与清雅小水会。其小水有二源,一从翻钞岭,一从某蓬岭,东南流至清雅,合为一流,东与东河会。又南至万峒前,穿山谷,经大肚、供内、牟密、黎场、大赞坡等黎村,至白虎岭,绕藤桥市东南,与西河会,下合口港入海,约行一百三十里。自委上溯至藤桥市后,可行千石大舟。
  抱陀水,源出城西北八十里罗浩犁壁岭,西流至抱麻,与〓簩岭发出之小水会。又西南流至深溪汛地,与松岭发出之小水会。又西南至石公溪,东南至抱陀村[九],南至抱龙港入海,约行三十余里。
  望楼水,源出城西北一百里大抱扛岭,东北流经小抱扛山,至合水与抱盖、抱改二岭流出之小水会。又东流经乐平汛,南流经多涧溪湾,西流至长槐,与抱怀小水会。其小水一出只莪岭,一出大浩岭,一出抱串岭,一出谭寨岭,皆向东流,至千家村合为一流,与望楼水会。西经抱那地,名辰耸溪。行山谷间,入响水潭。潭有巨石当冲,水襄其巅下泻,潺湲之声甚洪。又西南出油柑坡,至落马潭与水流东水名小水会。其小水源出小抱扛岭,南至插花岭,东至红墓村,历卧缘、赤陇、赤樽等田来会。又西南经竹溪、冲坡、乌山、九所、乐罗、望楼等民村,并于望楼港入海,约行一百五十里。左右村田皆引之灌溉。流宽而浅,不能行舟。此为西第一、第二区分界处。
  海岸
  保平港,在城西南十三里。北受大河水,为州治海门。潮满时水深丈余或五六尺,可泊大船。由港门出海口,海道分东西二路。东路向东,沿岸行四里至大胥旧港,今塞。由大疍旧港东十三里至南山岭角,北风可泊舟。又东十五里经郎凤岭至红塘湾,可寄碇。又东十五里至挑油港,中火水注之。又东十五里至天涯湾,夏秋有山溪注之,石多,舟行难近。又东十五里至吞港,烧旗水注之。港口沙松,易于陷人,水涨勿轻渡。港南十里有大玳瑁洲,又东十里有小玳瑁洲,双洲对峙海中。大洲盘亘二十余里,居民百余户。洲滨皆石,北有航路一线可通。小洲多种椰子、棉花、蓖麻,皆大洲居民垦植。由吞港又东三十五里至三亚港,三亚、临川诸水注之。港阔且深,东有峻岭环蔽,可泊船数百。港外白礁一岭,岭角水深一丈,东南风大亦可泊船。由港又东二十里至榆林港,榆林水注之。港水深阔,崇山环抱,平眺不见海面。其外则左有虎头岭,右有鹿回头岭。其内则虎头岭突出大阜,右有一岭对峙,镇于港中,相距二里。轮船来必泊于此,深入至安油铺前亦可寄碇。琼、崖两属之海港,此为最占形胜。由榆林港又东十里至乐盘湾。滨有石穴,泉清味美,法人甃之为井,船至取其水。由乐盘湾又东二十里至玡琅湾,水深二丈五尺,而外有三洲可蔽东北风,泊船数十。其外礁多浪险,舟行慎之。由玡琅湾又东二十里至铁炉港,水深八尺,可泊大船。港东为海棠湾,水深波静,亦可泊船。自榆林至此,海岸皆峻岭森立。湾之南有古崎洲,横如『一』字。上有庙,曰无极宫。由海棠湾又东三十里至合口港,藤桥东、西河注之。潮满水深七尺,可泊大船。由合口港又东十里至土窟湾,为崖、陵海道分界处。
  西路由保平港出海口,向西沿海岸行五里至首铺港,乌岸水注之。港口通塞无常。又西二十五里至头角湾,亦名酸梅角。又西十五里至龙栖港,龙栖岭水注之,其口亦通塞无常。下为龙栖湾,湾南四十里有大小玳瑁二洲,相对如扉。上产燕窝,少不易得。东洲有石龙,西有石碑。内外皆可过船。由龙栖湾又西十五里至抱隆港,绕抱隆民村,抱陀水注之,东有南帽湾。又西三十里至望楼港,望楼水注之。潮满水深八九尺,可泊大船十余。港口西南十里有沙一道绕之。由望楼港又西三十五里至濬出港,抱峒岭水及赤龙溪水注之。又西十五里至番人塘,纵横十里,外吸海潮,内纳溪水,民村绕之。又西二十里至莺歌湾。湾头有罾寮铁桩,又有石碑,船行须离岸二十里以外。岸有坡石,长十里。有井一,水清味甘,居民取给。由莺歌湾又西二十里至儋村。港口水浅,大船不可近。此为崖、感海道分界处。西路海道,望楼港以外,皆不能泊大舟,必易小艇登岸。
  道路
  州属汉民居于沿海一线,自东至西大路只一,而州城居中。东路自州城东关市渡河,园林夹路,八里至朗草田,又六里至南山门,又十五里至深沟营,左右多园林。又十里至卢家铺,又六里至中火铺,又一里渡中火水。又十五里至下马岭,有民居数十户。自此沿海滨行,六里至天涯湾,又十里渡禁港,又二十五里至三亚市。此为外路,道夷而远。若从内路行,由天涯度下马岭,又八里渡烧旗水,又五里上长山坡,又十里至坡村,又十里至三亚市。此路上下田陇,林莽窒碍,虽近,夏秋难行。自三亚市出,渡义兴桥,行二里上山坡,又三里至鸭儿塘,与北入红花、抱鼻、半岭等黎村支路会。又十里渡荔枝沟水,又三里过媚至岭麓,又十二里至小桥汛之黑石村,又十里至旧营汛,渡贡扛桥。又十里至回风岭,行岭路十里,出岭脚塘。又十五里至山牛坡,路乃平夷,无林木丛杂。又十五里渡藤桥西河,至藤桥市,渡藤桥东河。又三里过灯笼田,与陵水县驿道相接。
  西路由州城西关市西南十二里至保平渡,又三里至头铺渡,又二十五里至酸梅铺,又十二里至龙栖岭,又五里渡抱陀水,又五里渡抱龙港,至抱龙旅店。又六里至官路塘,度深路桥。又四里至九所市,与乐安城出大石门之路会。自九所市西行二十里至头风园旅店,又十五里至黄流市,又六里至赤命村。有二道达佛罗,一由内路过平冈,一由外路过民村,至佛罗市皆二十四里,与感恩县驿道相接。
  按:东西二干路,随处皆有各村支路来会,短促丛杂,不胜枚举。西路平坦,绝无林薮,又去黎村较远。东路险阻,民村寥寥,驿道所经皆跨黎境。其入黎峒之路,大都险仄,惟西入乐安城有三路为汉民之所经行者,曰东北路,曰西北路,曰大石门路。
  东北路,由城东北荔枝头十五里至沟口汛,为中路,东黎出城咽喉。过一长田,上平林,三里渡陀䇭水。又七里渡水二次,上虎头冈,路甚险。又渡水,七里过大笼村。又五里渡水至抱浩村,分东西二路。其西一路由抱浩渡水,上大抱、打峻岭,行岭路,二十里至抱道村,又八里渡大潭至晨勉村,又十里至抱虽村,又十里出只强峒平坡,至此路乃平夷。其东一路由抱浩渡水,行岭路,十五里至陀䇭村,度合面岭。两岭对峙,中夹一溪,路甚险。又十五里至抱古村,又十五里至抱卡村,度石门。两岭对峙,其险稍逊合面岭。又十五里至抱显村,又十五里至只强峒平坡,两路交会。又八里渡止讼沟,又十八里至止讼村,又西十五里至屯配村,又十里至小抱别村,又南十二里至多港峒大村,再十五里至乐安城。
  西北路,由城西后河北行,十里至郎蒌汛,又三里至驸马坟。两岭对峙,中夹一溪,为西北黎出州要害。又七里至小力村,沿溪山行,五里至山门,路甚险。又西北五里出潘家田,又三里至潘家田岭,又三里至石头坎。石壁峭立,横截孔道,往来必沿壁曲折而入,甚为险隘。又行二里出十年陂,又行岭路二十里至抱蕴村,有抱蕴汛。又度岭出山坡八里,渡青梅沟。又行十里至抱怀村,又北行平路十二里至谭寨村,有一支路会。其支路由九所市向东,行经山脚民村,历深溪汛及抱麻黎村,上夹浪岭,出臭水庄,东北行七十五里,至是谭寨村。此路平坦胜于诸路。又从谭寨村东行八里,渡三曲沟出岭,一望平原。又东行七里至落段村,西行十五里至否浅村。又西北十里至大岸村,又十五里至乐安城。
  大石门路,由九所市北行十里至抱旺村,又十二里至油柑坡,又十里至大石门。凿山通道,险阻难行。又二里至小石门,又二里至抱那村,渡辰耸溪。又十五里至槐林,又五里至灌井田,又七里至乐平汛,又三里渡砖窑沟,又五里至甘蔗坡,又五里至南美沟,又二十二里至乐安城。
  物产
  禽类:鸡,鹅,鸭,鸽,燕,鹊,鹤,雁,鹄,鹰,鹞,鹘鸠生三卵一产鹘,鹭,凫俗名水鸭,斑鸠,绿鸠,勃鸠俗名鸡,母鸠鹦鹉,翡翠,鹧鸪,鸱鹗,杜鹃,啄木,山鹕,山雉,鹪鹩,黄莺,淘鹅,天鹅,山鸡,水鸡一名,白面火鸡一名,腊鸡飞鼠,鹳鹆俗名,八哥海鸟,瓦雀,半天叫,剪刀雀,黎母雀,五色雀状似,孔雀秦吉了能言,俗。名了哥兽类:马,牛,羊,犬,猪,猫,鼠,鹿,麋,麖,熊,豹,豺,狼,猿,猴,狸,兔,獭,山鼠,鼬鼠,山猪,豪猪全身生刺,能激射人穿山甲。
  鳞介类:鲨鱼名,下同鰽,鲳,〓,鱆俗名,八脚鱽,鲂,〓,斋,蒲,鲫,鰇俗名,鰌鱼〓,马鰝,比目,石头,石斑,乌鲗一名,墨鱼规鲍一名,鸡䱐剥皮,红袍,大头,雅鯏一名,鲔子罗鰪,青鳞,䰸箭,竹叶,尖嘴,嫩肉,白鱕,翻车,飞鱼,带鱼,红鱼,白鱼,鲇鱼,鲎鱼,鲍鱼,海参,海蛇,海鳖,海豚,海狗,海和尚人头,鳖身玳瑁,江鳐,牡蛎,海镜,车渠,紫贝,螺,蚶,蟹,虾。以上海产。鳗,鳝,鲤,魿,鳒,鰽白,塘虱,泥鳅,跳天一名,藤鞭老鯩,斑鱼,金鱼,龟,鳖,蛭,田蛤,田鸡似蛤而大,田螺,田〓似蟹,而小田蛇,淡水虾。以上溪产。昆虫类:蚕,蚌,蛇,蝎,蝇,蝉,蚊,蛙,萤,山马,飞蛇善堕胎,妇,佩之无孕娱蚣,蜥蜴,蛱蝶,蜘蛛,蜻蜓,蝇虎,山蛭,蜾蠃蚌似,蝘蜓俗名,扁〓蛤蜣即滚,矢虫蚱蜢俗名,草蟒螳螂俗名挑,油公蟋蟀俗名,土狗蜗牛俗名,山螺蚯蚓,雷公马一名刘啼天,似蜥蜴癞虾蟆俗名头皮蛤。
  大如蛤谷类:红黏,黄黏,白黏,七黏,黏子,香稻,苞稻,早稻,旱稻一名,坡黏山稻黎人种,于山园牛粳,花心,坡〓,安南黏,广东黏,老鼠黏,大白黏,小白黏,大熟黏,小熟黏,大粒秫,光头秫,两春秫,山猪斑。以上粳米。光头糯,羊尾糯,贝核糯,牛脚糯,黄箕糯,黑芒糯,黑粒糯,猪血糯,山稻糯,小熟糯。以上糯米。金黍,牛黍,狗尾稷,鸭脚稷,大麦,小麦,荞麦,番麦一名,番米高粱麦,芝麻,薏苡,坡芋,水芋,番薯,蔓薯,甘薯一名,鸡蛋山薯,南椰薯。以上杂粮。
  蔬类:茄,姜,笋,葱,蒜,韭,蕹菜,琼菜,苋菜,芥菜,白菜,油菜,鸡菜,藤菜,艾菜,苦菜,牛菜,海菜,荇菜,旱菜,刺菜,菠棱菜,苦油菜,枸杞菜,芫荽菜一名,芫丝龙头菜,老鸦菜,鹅郎菜一名鹿茸,白花菜,番薯菜,江门白菜,朱漆菜即马齿苋,木耳,甜菰,田艾,冬瓜,西瓜,南瓜,金瓜,甜瓜,水瓜,丝瓜,番瓜,野瓜,苦瓜,野苦瓜,葫芦瓜,萝卜,葛莳,花生,山姜,黄豆,黑豆,扁豆,面豆,荷包豆,七月豆,八月豆,九月豆,猪肚豆,长带豆,红花豆,白花豆一名白眼,炊饭豆,铺地梅。
  花类:菊,莲,桂,杏,葵,芝皿兰,赛兰,素馨,茉莉,蔷薇,凤仙,鸡冠,刺梅,白桃,芙蓉,木槿,金钱即夜落金,米碎,蛱蝶,杨柳,芦鼓,刺桐,木棉,风兰一名吊兰,报喜兰,百日红,夜来香,过山龙供馔,滑于金针。
  果类:橘,柚,柑,荔枝,龙眼,石榴,芭蕉,椰子,槟榔,杨桃,檬果,佛手,香橼一名木瓜,山枣,酸梅,山橘,筒杩一名胶宝,茶樱一名赤兰,一名炭紫,刘杧一名沙竹果,马榄,山樠一名穆木,一名村木,火炭,黄皮子,番荔枝,山石榴一名番茶番芦鼓,倒稔子一名柿稔,背蘖一名刺儿子,黄山榴一名红腔,羊咩子一名十窗,胶木子,乌木子,益智子,黎檬子,枇杷子,胭脂子,波罗蜜,山斑菽一名真际,黑蛇子,羊甘子,甘蔗节,土檀子一名珠顶,一名割椤。
  草类:麻,蒌即扶留,蓝,艾,烟,萍,接骨,凤尾,蛇含,牛艾,马鞭,知风,莱菉,羊蹄,马蹄,鸡股,鸭脚,菖蒲,香草,席草,香茅,薄荷,车前,紫苏,半夏,香附,益母,酸草,墨草,山茄,甘草,灯笼,蒲葵,冬叶,萆麻,山麻,三七,铁树,茅蓬,山豆根,金银花,红豆蔻,草豆蔻,小茴香,天门冬,麦门冬,刘寄奴,桑寄生,蒲公英,番木鳖一名金鼓菜,鹅不食,鸡矢藤,曼陀罗,仙人掌,草决明,夏枯草,斗哥哥,金不换,布棉花,鹧鸪茶,五指山茶,落叶生根,马料豆。
  木类:桑,柳,柏,榕,香,栀,花梨,石梓,坡檑,铁檑,香楠,油楠,胭脂,只金,黄杪,荔枝,桄榔,银朱,青梅,白梅,红梅,铁梅,黑榧,穆木,波罗,铁力,吐珠,相思,香槁,黄搞,鸡翅,苦楝,猫尾,红椤,藤椿,龙胆,龙角,枇杷,青炭,黄杨,山桂,木油,苏木,马木,海棠,狗骨,油饼,白茶,绿豆楠,绿豆梅,苦子楠,竹叶松一名岭松,水杨柳,鸡头娘,公土檀一名乌木,坡箭管,蛇总管。
  竹藤类:观音竹,曾子竹,麻竹,甜竹,黄竹,刺竹一名山竹,沙竹一名〓簩,斑竹,箭竹,黄藤,红藤,白藤,鸡藤,山藤,牛八藤。石类:磁石,砚石,白石,黑石,顽石,灰石,石蟹,扁青石,水晶石,野猪精石。盐类:生盐,熟盐。
  制造:床,桌,椅,凳,箱,柜,桶,舟,车,耒,耜,升,量,筐,箩,箕,簸,筛,笠,蓑,屐,鞋,网,大布,斜纹布,花布,手巾,麻布,木棉布,木皮布二物黎妇所造,烛、心,艾粉,蓝靛,熟烟,豆豉,豉油,豆腐,米酱,腐竹,黄糖,白糖,酒饼,甜酒,米酒,麦酒,薯酒,糖酒,薏苡酒,高粱酒,木油,花生油,海棠油,麻丰油,芝麻油,萆麻油,总管鈗,梳朴,犁头,刀,斧,铲,锄,钯,缸,瓮,罐,瓯,盆,盘,碗,碟,匙,瓦,砖,石灰,黎釜,铁珊瑚鈪。
  商务
  白糖,每年销行本境五百石,销行江门埠万余石。州属出口货物皆从海运。黄糖,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石,销行江门埠三百余石。
  糖水,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余石,销行江门、澳门四千余石。
  柴料,每年销行本境二千余枝,销行江门埠千余枝。
  咸鱼,每年销行本境百余石,销行琼郡各州县六百万石。琼高二郡来捕,[一〇]干居其八。
  槟榔,每年销行本境千余石,销行江门三千余石。
  椰子,每年销行本境三万余枚,销行江门五六十万枚。
  鸭蛋,每年销行本境万余枚,销行新加坡五六十万枚。
  藤,每年销行本境百余石,销行江门六百余石。
  虾米,每年销行本境一十石,销行海口、江门六百石。
  木耳,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斤。
  甘蔗节,每年销行本境万余车。
  蒌,每年销行本境三万余把。
  铲香,每年销行江门五百余石。
  大布、花布,每年销行本境万余匹。
  手巾,每年销行本境二百余匹。
  熟烟,每年销行本境万余石。
  花生油,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余石。
  海棠油,每年销行本境、感恩三百余石。
  芝麻油,每年销行本境一万余石。
  藤器黎人所造,每年销行本境一百余件。
  竹器,每年销行本境五千余件。
  铁器,每年销行本境一万余件。
  笠,每年销行本境万余顶。
  梳朴,每年销行江门二百余石。
  花生脯,每年销行江门六百余石。
  艾粉,每年销行江门一十石。
  以上州属所制之物。
  瓜子,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谷米,每年销行琼郡各县六千余石。
  牛皮、兽皮,每年销行海口、江门四千张。
  黄豆、黑豆,每年销行海口、江门千余石。
  益智子,每年销行江门百余石。
  马料豆,每年销行江门十余石。
  箇杩麻,每年销行乐会、儋州百余石。
  虾壳,每年销行海口、新加坡三百石。
  螺壳,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生猪,每年销行新加坡千余头。
  香皮,每年销行江门二百余石。
  乌木子,每年销行儋州二十余石。
  酸梅豆,每年销行澳门千余石。
  薏苡仁,每年销行江门三十余石。
  檬果干,每年销行江门千余石。
  海菜,每年销行江门一千余石。
  鹿筋,每年销行海口、江门百余副。
  鹿茸,每年销行琼郡数十副。
  鱼翅,每年销行江门三十石。
  生盐,每年销行三亚港五万余石。
  熟盐,每年销行本境万余石。
  以上州属所产之物。
  绸布,每年入口万余匹。[一一]
  鞋袜,每年入口万余双。
  洋纱,每年入口二百余石。
  扇,每年入口六千余把。
  伞,每年入口千余把。
  草帽,每年入口千余顶。
  广笠,每年入口千余顶。
  洋巾,每年入口百余石。
  故衣,每年入口二千余套。
  生熟烟,每年入口千五六箱。
  砖瓦,每年销行本境五百万方。
  陶器,每年销行本境六千余枚。
  粉丝、金针、腐竹、豆酱,每年入口万余石。
  海参、鲍鱼、鱼翅、鱼肚、蚝豉、䗖子、火腿,每年入口三百余斤。
  面粉、线面,每年入口二千余石。
  药材,每年入口二千余石。
  烟土,每年入口五百余石。
  纸料,每年入口二万余石。
  线香、炮子、大炮、竹炮、罡宝、金银纸,每年入口二十万石。
  钉、锁、镜、刀各杂物,每年入口三百余石。
  水油,每年入口五千余箱。
  火柴,每年入口五千余箱。
  笔墨,每年入口五千余枝。
  水桶、面桶,每年入口千余枚。
  茶叶,每年入口百余石。
  线绒、丝带,每年入口三百余斤。
  釜、碗、盘、碟、匙并瓷器,每年入口十余万枚。
  铁,每年入口千余石。
  以上入口货皆从江门运来,间亦有海口或澳门来者。

附注

校注 [一]明清时期定安县境南至五指山北麓,与地处五指山南麓的崖州相接。 [二]『正统间』,原本误作『正德间』。史载明正统五年裁省宁远县,其境域由崖州直接管理。县署后用为布政分司署。 [三]新旧唐书均称吉阳县于贞观二年从地处州西北部的延德县析置,而元和郡县志则称自位于中部的宁远县析置。宋熙宁六年改吉阳县为藤桥镇,则吉阳县应在州之东北境,以析自宁远县为是。宋绍兴六年藤桥镇复改为吉阳县,元至元十五年裁省。 [四]落屯县于唐天宝元年增置,南汉裁省。 [五]临川县以临川水名,今三亚市区所在。唐武德初置,南汉裁省。 [六]延德县置于隋大业初,南汉裁省。至宋崇宁五年于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复置延德郡,大观元年改为军,政和元年裁废,并入感恩县。 [七]『西北』二字原本阙漏。下水云『望楼水,源出城西北一百里大抱扛岭』,据为补。 [八]『自委』,依文义当指自河流委注入海港处。 [九]原本作『东至南至抱陀村』。首『至』字疑衍,故删。 [一〇]上『六百万石』之『万』字疑为错衍,当为『六百石』。注文『千居其八』当为『十居其八』。 [一一]自『绸布』至『生熟烟』十项,均为入口货物,原本错置于『州属所产』的『瓜子』之前,疑为抄写时错简,今为移正于入口货物部分。

知识出处

崖县乡土志

《崖县乡土志》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是崖州直隶州乡土志的上下两卷。上卷主要介绍了崖州的历史、政绩、兵事、耆旧、名宦祠、乡贤祠等内容;下卷则主要介绍了崖州的地理、古迹、市镇、山、水、海岸、道路、物产、商务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