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不图虚名重实干的企业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441
颗粒名称:
不图虚名重实干的企业家
分类号:
F719.3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麦昌炯是三亚天涯镇马岭居委会的一名青年实业家,他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努力和精打细算,逐渐创建了自己的实业,包括天马供电所、天马电影院、天马运输公司和天涯旅游工艺厂。他注重实干,不图虚名,在天涯镇的乡村企业中独占一片天地,创造了偌大的业绩,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麦昌炯
实业家
天马供电所
内容
麦昌炯是我市天涯镇马岭居委会的一名青年。现年33岁。他的实业有:天马供电所、天马电影院、天马运输公司、天涯旅游工艺厂。在天涯镇的乡村企业中,他独占一片天地。他没印过名片,他说:“一个人被称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就是这样一名不图虚名重实干的汉子,创造了偌大的业绩,他也因此而名声大震。
1979年,麦昌炯才15岁,因家境贫困,辍学到一家冰厂帮工。年少涉世,只有一个目标:挣钱济家。他听说林旺镇铁炉港人多好挣钱,辞去帮工只身到铁炉港开间小饭店,可苦心经营,一年到头没赚几个钱。他看到鱼贩卖鱼挺有赚头,把小店卖了换部摩托车运鱼。每天天不亮就到码头购鱼,然后运到琼海、通什、乐东去卖,天天摸黑回家。拉了两年鱼后改换中巴车拉客。当时,正是海南建省,三亚升格地级市之际,正好赶上了潮头。他早出晚归,精打细算,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不断有新的计划和目标。在他的心眼里,这个世界真大,能做的事很多,可就是缺乏资金,而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自己去挣去积蓄去扩大实业。
1987年,麦昌炯的艰苦积累终于捏成一个可以滚动的“小雪球”。他转让中巴客车购了一部日产三凌储藏车,从事长途贩运鱼虾,苦干2年,又买回2部日产三凌储藏车,小雪球变成了大雪球,个人私产达到200万元。1989年,天涯供电所面临倒闭,麦昌炯认为,地处闻名遐迩的天涯海角风景区的天涯镇,不能是个“夜寨”。他花4万元收购供电所,重建“天马供电所”,又投资15万元重新树电杆、拉电线、换变电器,让天涯亮起了夜明珠。1991年,他投标13.5万元收购天涯镇电影院,改建“天马电影院”。既是拓展业务的需要,也是对社会对群众支持他的事业的回报,为天涯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职。为了发展运输业,同年他又组织村中个体运输户创建“天马运输公司”,自任经理。1992年,他又兴办“天涯旅游工艺厂”,至此,他已拥有固定资产400万元。
他创建的天涯旅游工艺厂已研制出珍珠、贝壳项链等30多个品种,为我市旅游商品市场增添异彩。
家大业大了,可他财大气不粗。麦昌炯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沉迷于财富积累或者挥霍浪费,应着眼于扩大投资,发展生产。“天马”兄弟众多,人人都是自己的创业伴侣。“天马”意蕴“天涯”与“马岭”两个地名,自己的创业要植根于这片故土,要植根于自己的父老乡亲,要不断开辟新天地,殷富“天马”千家万户。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本文是《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序以及对乡镇企业家的采访报道,探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和管理经验,展示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和创新。
阅读
相关人物
吉才芬
责任者
麦昌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