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英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74
颗粒名称: 孙家本
其他题名: (1920—1945)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35-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梅山镇梅东村人孙家本,1936年进入崖县中学,毕业后加入共产党,1945年9月调任崖县区区长。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仍执行反共政策,孙家本在“土伦事件”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关键词: 崖县 革命人物 孙家本

内容

孙家本,三亚市梅山镇梅东村人,是孙维青烈士堂弟,1920年生,排行第三,长兄孙家森素以教耕为业(已故),次兄孙家协抗日军兴投读黄埔军校,是国民党的团级干部,参加7年抗日,日寇投降后,解甲回家,现是三亚市政协委员。他们兄弟之中以家本烈士最为突出,少年就秉异器,形貌魁梧、聪颖过人。年少在乡中时对那些乡绅极其轻蔑和痛恨。对一般人民群众则欢喜接近,具有倔强的叛逆性。因而那些作为封建代表的儒者也视之为不肖和家庭宗族的败类,可是他却傲然自得。
  天赋给他的聪慧,使他从少上学起就负有盛名,1936年读完小学后继而考上崖县中学,该校其时是为崖陵感三县的最高学府。在录取中名列前茅。入学后成绩愈更表现突出。同学尊敬他,老师器重他,成为学生中的学习优秀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小就抱有为国为民大志的孙家本,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更是痛心疾首,慷慨激昂,抑制不住心中的烈火,日夜不辞辛苦,除把功课学好外,还经常和该校学生的抗日组织紧密在一起,写文章出墙报,到街头,下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由于他讲词丰富,语言动人,令听众莫不受到极大的感动,深表同仇敌忾。对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都有其极大的影响。
  孙家本1938年从崖县中学毕业回家,日寇侵占崖县后,敌人杀人放火的暴行,国破家亡的惨状,孙家本目击其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圣职责,鞭策着孙家本走上了革命的征程。当他在不离开家乡之前,就常和党组织及其堂兄孙维青一起共策抗日的工作。1940年7月同孙己任等一批有志青年被党组织选送到“琼崖抗日公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琼总政治部当文书并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调琼总第二支队任行政秘书,1943年9月调回昌感崖联合县委,其后被派去感三区任区长。几个月后调回联委任民运干事。1945年9月调任崖县区区长。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仍执行反共政策。崖县的抗日堡垒——梅山革命根据地受到疯狂的摧残、抢掠,崖县、区、乡的党政组织被迫迁到西南山区长老乡的土伦村。不久在国民党的策动下,该村的反动分子暗中和国民党勾结一起,诱迫群众叛变,设下圈套造成骇人听闻的“土伦事件”。党多年培养的大批骨干分子都被杀害,孙家本在这次事件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赍志以殁,令人痛惜。噩耗传来,不只梅山人民挥泪泣哭,而全县革命人民更对国民党的残酷暴行深为愤慨。
  在烈士牺牲后五年,国民党土崩瓦解,鲜艳的五星红旗就在祖国的土地上迎风飘扬。烈士的血是不白流的,他还鼓舞着我们前进!

知识出处

三亚英魂

《三亚英魂》

本书收录了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区乡以上骨干,还有一部分是从民主革命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五六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历尽千辛万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而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的人民公仆的英雄模范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有瑄
责任者
孙家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