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农科站为鱼农解难排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0992
颗粒名称: 龙江农科站为鱼农解难排忧
分类号: S941.41+1
摘要: 顺德县龙江镇农科站引入“工厂化培养草鱼细菌性混合疫苗”技术,生产疫苗四千多万毫升,平均成活率在85%以上,解决了草鱼病害问题,提高了产量。该站还建立了草鱼病毒性病害免疫源,正在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果验证。
关键词: 佛山市 草鱼 出血病

内容

顺德县龙江镇农科站自1987年引入“工厂化培养草鱼细菌性混合疫苗”技术以来,已生产疫苗四千多万毫升,经十多个县、市近亿尾草鱼使用,平均成活率在85%以上,深受用户欢迎。 草鱼烂鳃、赤皮炎、肠炎、出血病对四大家鱼生产威协很大,过去,一旦草鱼发病,不是全塘覆灭,便是生长严重受挫,除草鱼本身生长慢、产量低外,还影响其他鱼类正常生长,造成全面减产减收。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渔农最怕自己耕的鱼塘发生上述病,并称它为疽鲩。 为了攻克疽鲩,广大科技人员及渔农经几年研究,探索,直到七十年代初,在免疫学理论的启迪下,才发现用病鱼的内脏制稀释液,可以抑制、防治疽鲩,并制备成“人工土法疫苗”。它的发现与利用,推动了塘鱼生产的发展。但由于“人工土法疫苗”受到病鱼来源的限制及制备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使“人工土法疫苗”出现供不应求或因质量差、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影响了使用与推广。 为改变制疫苗靠病鱼为原料的矛盾,发挥其免疫作用,满足塘鱼生产的需要,该镇农科站于1987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产研究所引入这项新成果——“工厂化培养草鱼细菌性混合疫苗”技术,并进行工厂化生产。产品经科研单位及用户使用,证明对草鱼细菌性病害只有免疫作用,其成活率为70%左右,对已发生上述病害没有抑制、医治作用;对病毒性病害——出血病,既没有免疫也没有抑制、医治作用。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龙江农科站经过试验,发现用“工厂化培养草鱼细菌性混合疫苗”与“人工土法疫苗”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新疫苗,不仅具有防兼治的功能,且对草鱼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均有效。三年多来,该站已生产四千多万毫升,除满足本镇3.788万亩鱼塘使用,使草鱼的产量从原来的亩产75~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以上,高的650公斤外,还推广到佛山、高明、南海等地。 为彻底摆脱草鱼病害疫苗的制备靠病鱼及研制出对草鱼细菌性、病毒性病害有较好免疫效果的理想疫苗,该站经几年努力,已建立了草鱼病毒性病害——出血病免疫源,现正在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果验证。可以预料,草鱼的四大病害也可以和其他动物病害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较为理想的草鱼病害疫苗,将会研制出来。到时,草鱼只要打一次防疫针,就可几个月或终生免疫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吉生;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