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烈士冯夏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0655
颗粒名称: 爱国烈士冯夏威
分类号: K8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爱国烈士冯夏威在美国被驱逐回国后,于1905年代表旅美华侨上书清政府要求废约,遭拒后自杀以死拒约,遗书“未死者宜持以坚忍,毋贻外人讥也”。
关键词: 爱国烈士 冯夏威 废约

内容

西樵山下蟠龙洞前,有一座苍松围抱的半圆形小墓,上米高的青石碑上刻着“伟人冯夏威墓”。到西樵山揽胜的侨胞,总是不会忘记到墓前瞻仰瞻仰,或放上鲜花一束表示哀思的。
  冯夏威何以称“伟人”?
  十九世纪末期,大批华工以“卖猪仔”的形式,被拐卖到美国当苦役,备受欺凌。当时出生在南海县沙头镇北村乡的冯夏威,就是“猪仔”群中的一员,他在修筑铁路时目睹乡亲惨遭美国殖民主义者的无理迫害,十分气愤,经常发动侨胞反抗,竟被驱逐回国。1905年,以华工为奴役对象的《限禁华工来美条约》已届期满,美国当局却拒绝废除禁约,并继续利用旧约来迫害和排挤旅美华工。这就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无比愤慨,纷纷组成“拒约会”,在上海、广州、香港和佛山等地掀起了反美拒约、抵制美国货的爱国运动。当时,冯夏威毅然从广州来到上海,代表旅美华侨上书清政府要求维护华侨合理权益,出面交涉废约。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屈从于帝国主义者的势力,不但不接受华侨的这一正义要求,反而斥责冯夏威“滋生事端”,“小题大做”。冯夏威再组织华侨到美国总领事馆门前请愿,美领事更加气焰嚣张,恣意侮辱。冯夏威激于义愤,当即在美国领事馆门前自杀,以死拒约。遗书上写道:“未死者宜持以坚忍,毋贻外人讥也。”时年29岁。
  冯夏威的死,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美爱国义愤,坑美拒约及抵制美货运动蓬勃展开,追悼拒约英烈的活动也遍及城乡。上海广东同乡会把冯夏威的遗体托由招商局美富轮运回广州,广东各界在广州城西华林寺召开了大规模的追悼会,第一天到会者达万人,最后一天增至三万人。祭文内不用清光绪年号,而以黄帝纪元,这说明当时群众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蔑视。最后将冯夏威的灵柩运回沙头,葬于西樵山下,由拒约会同人勒碑曰:“伟人冯夏威墓”。著名的政论家郑应观也诗赞冯夏威:“壮哉冯夏威,舍生冀雪耻。遗书嘱同胞,勿用美货耳。以此为抵制,不废约不已。凡有热血伦,闻风尽激励。中美绝交易,响应彻遐迩。”
  今年6月14日,是冯夏威殉国85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自主的权利,不屈从于帝国主义者的任何胁迫;广大爱国侨胞也因祖国的独立强大而改变了所在侨居国的地位,感到自豪。冯夏威九泉有知,亦必含笑瞑目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祥;
责任者
冯夏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