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社会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9905
颗粒名称: 无形的“社会档案”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除了有形的个人历史档案之外,人们还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社会档案”。这种“社会档案”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日常行为和表现形成的评价和观察,通过街坊邻里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人们可以了解他人的个性、品德、能力和特殊经历等。作者通过自己在工作单位的经历,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观察,逐渐了解了每个人的人生故事。这些信息并非来自正式档案记录,而是通过人们的述说和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取的。作者同时对人们心目中的评价和观察能力表示惊异,并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储存着一部“社会档案”,即对他人的评价和印象。最后,文章引用了电影演员杨在葆的话,强调了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画像,人生就是以自身行为在社会中画自己一生肖像的历史。无论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何差异,每个人都在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有些人可能画出不太完美的自我肖像,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修正。
关键词: 佛山市 社会档案 历史档案

内容

在人们心目中,个人历史档案是非常神秘的。它有严格的保管制度和特殊的转送方式。
  然而,除了这种有形的档案外,似乎还有另一种无形的档案,那便是人们常说的“社会档案”。
  比如办案人员需要了解某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表现,到街道居民中一访问,街坊邻里便会优点缺点一二三四地述说得一清二楚,使人感到仿佛在翻阅一份无形的案卷。
  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里有将近200号人。除了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其余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慢慢地,一张张陌生面孔都被我熟悉了。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我曾经戏言说,如果将每个人的人生故事编纂起来,将是一本沉甸甸的书籍。
  那么,我是怎样了解这些人生故事的呢?我不可能也不必要通过‘档案材料”去了解。说实在的,那上面也肯定不会详细记录着他的人生故事。
  我是通过老同志的述说,或在人们不经意的谈论中,加上我自己的观察了解,“图文传真”似地接收下这许许多多信息的。
  在这一点上,我不能不惊异于人们心目中的的那杆“秤”了,由此我加深了对“众人心中有把秤”这句话的认识。比如对某一个人主要行为品格的评价:为人是否忠厚,对人是否坦诚,灵魂是否高洁,业务工作能力的高低,他(她)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尽管各人所述略有出入,但仍然使人感到,每个人心中都象电脑一样,储存着同一部“社会档案”。
  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画像,人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画自己一生的肖像的历史。生活中,人们的生活道德观念不一样,可是无一不在画自己的肖像。其中有不少人画个缺鼻子、少眼睛或是嘴流口水的肖像。……”
  一个人或者可以涂改个人历史档案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字眼,但是,要“修改”储存在每个人心目中的“社会档案”,除了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是别无他法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百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