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者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8531
颗粒名称: “言而无信”者戒
分类号: C913
摘要: 本文探讨了诺言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待诺言的态度。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儿童文学的引用,强调了孩子们对待诺言的认真态度,并对成人世界中的“言而无信”现象进行了批评。作者认为,诺言应该是神圣不可违反的,言而无信不仅是自私和欺骗行为,更是道德败坏的体现。作者呼吁人们在承诺别人时要掂量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要轻率许诺。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内容

一次,与一位朋友约好搭车同去某地游玩,讲定早上七点车站会面,但等到八点过后仍不见人影。打电话一问,才知道这位先生还睡着呢!想当初彼此许诺“不见不散”的情景,实叫人哭笑不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免不了会“答应”别人点什么,这便是所谓的“诺言”。诺言,在孩子的心中是神圣而不可违反的。记得年少时曾读过一篇叫《诺言》的苏联儿童文学,讲的是一个在游戏时扮演“站岗士兵”的小男孩,因无意间被同伴遗忘,得不到“下岗”的“命令”而坚守诺言不离“岗”的故事。自己守信也决不允许别人食言,这便是大多数孩子固执的“诺言观”。大概也正是那位《诺言》中小主人公行为的全部“根据”吧。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生活中有那么一些“大人”却反而视“诺言”如儿戏,以致“言而无信”者屡见不鲜。其中就有一种人认为,孩子的举动实在天真可笑。他们把“宁可负天下人”奉为其最“实惠”的人生哲学。基于此,他们的诺言多半成了“空头支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而无信”,不光是一种自私和欺骗行为,实际上更是一种道德败坏的体现。
  当然,一部分人“言而无信”并非其本意或有意的,他们轻率许诺可能是对困难估计不足,或力不能及所致,虽无别的“用心”,但却将别人对你全部的信任失去,笔者极力推崇助人为乐之美德,“言而有信”应当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言而无信”。朋友,当你点头承诺别人的时候,应惦量一下自己的实际能力。否则,“认真”的孩子都会取笑我们。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未名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