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些「戏剧评论」的评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7711
颗粒名称: 对某些「戏剧评论」的评论
分类号: I053
摘要: 本文讨论了当前戏剧评论存在的问题,包括填充式评论、隔靴抓痒式评论、广告式评论和自我欣赏式评论。这些问题导致戏剧评论缺乏新的气息和声音,无法给观众以新的启示和发现。文章呼吁戏剧评论家要有责任心,实事求是地评价戏剧作品,以促进戏剧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佛山报 戏剧评论 戏剧改革 戏剧故事

内容

一篇好的戏剧评论,它能够给人以新的发现。在戏剧改革的航程中,它甚至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可惜,这样的戏剧评论近年来却不多见,目前大量的评论,多是言空辞涩,千篇一律。这里不妨作一番扫描:
  一是填充式评论。先是简述戏剧故事,尔后分析矛盾冲突,尔后肯定主要人物,尔后讲剧本意义,最后在末尾处指出几点不足或希望。从这种套式文章中,我们嗅不到新的气息,听不到新的声音,当然更不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和发现。
  二是「隔靴抓痒」式评论。一个好的戏剧评论者,应该是观众的代言人,应该站在观众中间,为观众执笔发言。可是我们心中的许多人不肯到观众中去了解大众的意见,往往凭着某个「专家」的感叹或某个领导的意图,坐在办公室内闭门造车.结果群众不卖你的帐,你讲得越好,他们就越不进剧院,更有一些评论者,只是草草看了一次演出,就轻率命笔。或者有些戏,人家已经改了,而评的还是原稿。这样的评论者连起码的责任心都丧失了,三是广告式评论,这种评论在戏剧宣传资料上最为常见。几乎是异腔同声,大讲一个「好」字,观众被吊起了胃口,看后却连呼上当。如果评得实事,论得求是,说得确切,写得真诚,即使演出不理想,观众也能原谅。
  四是自我欣赏式评论。这种评论在前个时期特别吃香,它们完全脱离了戏剧实践,光从作者自己的意愿出发。从正面看它们打着「审美」的招牌,把艺术的法则、价值搞得神乎其神。从背面看他们厌恶的传统特色,反对的是我们民旅精神。他们可以拒剧情于不顾,用无限的「外延」来渲泄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主体意识」强加在戏剧客体身上,这种评论,初看叫人得不到要领,再看实在空洞乏味。
  拿病灶切片,目的是为了研讨「病情」,让我们驾起「以创作、批评为两翼的双栀船」,把戏剧事业推向前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金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