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佳蔬——西洋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6972
颗粒名称: 岭南佳蔬——西洋菜
分类号: S633.3
摘要: 本文讲述西洋菜是一种蔬菜,据传是由一位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后传入中国的,近几十年在珠江三角洲种植面积增加,并成为当地冬春季节的名优蔬菜之一。西洋菜具有清热解燥、润肺止咳、利尿和解疲劳等功效,常与猪肉一起煲汤食用。它是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生长适温为20℃,不耐酷暑,但耐寒力较强。每年在八九月间种植,冬春期可连续采收7-8次,全期亩产4000~5000公斤。
关键词: 西洋菜 种植 栽培方法

内容

相传在100年前,有一葡萄牙人将一种蔬菜带来澳门送给中国朋友,经种植后面积逐渐增加,当地人称它为西洋菜。近40-50年来栽培已甚普遍,尤以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市、县种植面积较大,成为岭南冬春名优蔬菜之一。
  西洋菜对人体有清热解燥,润肺止咳、利尿、解疲劳等功效,宜伴猪肉煲汤。甘滑可口,在两广和港澳居民均甚喜爱食用。
  西洋菜为多年生匍匐草本,叶色浓绿,茎嫩绿色,节节生根,在广东种植的只有一个品种,不开花,靠茎无性繁殖,它性喜冷凉和睛朗气候,夏天难耐酷暑。生长发育适温为20℃,超过25℃或低于15℃都生长缓慢,但耐寒力较强,遇霜冻茎叶常呈暗红色。每年在八九月间天气转凉时种植,30天后初收,以后每隔20~30天采收一次,整个冬春期可采收7-8次,全期亩产4000~5000公斤,其栽培方法是:
  一、整地 西洋菜宜在肥沃的洼地或水田种植,有污水流入的菜地更好。种植前将地浅水犁耙,施足基肥,然后耙平耙细,使田面高低一致,并在田间起成矮畦,畦宽150-180厘米,畦高10-15厘米,每隔两畦留一条33厘米的工作行,以便田间管理和采收。
  二、定植 八九月自旱地将越夏的种株移植于浅水肥田中繁殖,十月间割取茎苗定植于本田,株行距3×10厘米,每穴种2-3苗,栽植时把种苗放在出面,便茎节基部粘着泥土便可生根成长。
  三、管理 第一造种下的西洋菜,正值“立秋”至“处暑”之间,这时天气仍然很炎热。不利幼苗生长,要注意以水调温,即定植后灌上浅水,促幼苗发根。每天傍晚灌凉水降低土温,翌日早上排干,不留渍水,以防太阳猛烈田水过热烫伤幼苗。随着天气转凉和植株增长,可适当灌深水层,但不宜浸过植株的1/3。幼苗定根后,每隔5天追肥1次,每次亩施人畜粪尿400公斤,稀释3-4倍泼施或撒施尿素5公斤。
  四、采收 由十月中至翌年五月上旬,每隔20-30天采收一次,实行一边采收一边种植,收获时按泥面用刀割齐,分开捆扎,留下栽培面积的1/4作为种苗,随即将老茎,根踩入土中沤烂作肥,泼施基肥后耙平便可种上新苗。
  五、留种 五月间将植株移植于排水良好、阴凉的旱地,每天淋水2-3次,故好防虫、培土、遮盖防热等管理工作,停止施肥,使种苗渡过酷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丹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