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新良种——“广薯62”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5953
颗粒名称: 番薯新良种——“广薯62”
分类号: S5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广薯62”是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选育的番薯新良种,具有早熟、高产、抗薯瘟、耐湿等优点。该品种在品比、区试等试验中表现突出,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栽培要点包括采用嫩壮苗种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做好除虫和排灌工作以及适时收获。
关键词: 佛山市 蕃薯 良种

内容

“广薯62”是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采用“计划集团杂交法”选育出来的番薯新良种,具有早熟、高产、抗薯瘟、耐湿、茎叶旺盛、适应性广等优点。该品种在品比、区试等试验中,表现突出,比对照品种增产26.8—76.5%,增产极为显著。1988年我省生产示范700多亩,1989年扩展到29.55万亩,普遍增产显著。如遂溪县下录镇1989年秋植1537宙,平均亩产3160公斤,比对照种“州农13”增产30以上,并出现114天生育期亩产达万斤的高产田块。该品种1990年秋薯和冬薯面积将超过60万亩。“广薯62”栽培要点如下:
  一、采用嫩壮苗种植。从薯块育出的苗或从春薯苗地中剪苗,假植50天左右,即可作夏薯或秋薯种苗。假植期间要摘心促分枝,适当施些磷钾肥和有机肥,促使种苗成为茎粗、节密、顶端三叶齐平,叶色浓绿的嫩壮苗,割取第一段苗(苗长20~23厘米)种植。
  二、合理密植。该品种属中蔓半直立型,适宜于密植,插植密度为3000—3300株/亩,即垄宽1.1米,包沟,株距17—20厘米,采用水平浅插,争取4个节位入土,叶子尽量外露。
  三、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基肥:起垄时亩施1000公斤优质土杂肥,30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并多施草木灰。追肥:植后15天左右亩施尿素2.5公斤或硫铵5公斤;植后45天,结合培土,重施结薯肥,这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30公斤,尿素5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或花生麸10—15公斤);植后75天左右亩施尿素5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以后视长势情况,适当补施肥料。若叶色过浓,封行过密,应停止施肥,若叶色过淡、有较多黄叶落下时应补施肥。
  四、做好除虫和排灌工作。除虫可采用800—1000倍的敌敌畏或敌百虫喷射。排灌方面,要做到既排除积水,又注意保持湿润,防止土壤干旱破裂。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稻草覆盖垄面,能起到保持湿润和防止杂草生长的作用。
  五、适时收获。广薯62号属早熟类型品种,夏薯和秋薯在植后110天后可开始收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