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哲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5467
颗粒名称: 「比」的哲学
分类号: B15
摘要: 本文探讨了“比”的哲学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人们可以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并找到奋斗目标和行动步伐。然而,不是所有的“比”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为指导。一些人由于思想上缺少正确的标杆,越“比”越糊涂,甚至偏离真、善、美越来越远。
关键词: 哲学 世界观 思想道德修养

内容

“比”,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在对事物的比较中辨析了真、善、美和假、恶、丑,于是,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迈开了行动的步伐、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比”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作用。他老人家曾经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通过比较,分辨出贤者、善者与不贤者、不善者,努力向贤者、善者学习、看齐;以不贤者、不善者为鉴戒,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类似缺点、错误。这种通过比较,对照来提高自己的方法,是我国抓思想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优良传统,根据不同时期需要注入不同内容,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正反典型教育,并层层组织学习,把外部灌输与个人自觉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堪称抓“比”的艺术大师,解放前亲自抓了张思德、白求恩这两个典型,解放后亲自倡导学雷锋;对反面典型,则抓了刘青山、张于善。这些正反典型,至令仍然起着深刻的教育作用。
  不是所有的“比”都能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关键在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为指导。世界观尚未定型或者有严重偏差的人,由于思想上缺少了正确的标杆,不“比”犹自可,一“比”就打乱了心理的稳定与平衡,甚至越“比”越糊涂,越“比”偏离真、善、美越远。现实生活中这种越“比”越糊涂的事例并不罕见。比如,有的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在观看了黄色书刊、淫秽录像后,越“比”越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于是,模仿书刊、录像中的角色“玩”起来,终于泥足深陷,无法自拔。又如,有的世界观有严重偏差的领导干部,看到别人住房“双超”或通过不正当途径建了私房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越“比”越觉得“老实人吃亏”,“不谋白不谋”,于是,也心安理得地加入以权谋房的行列。单比超面积已经不够瘾,又发展到比建私房,结果出现了花四千多元“换”来值十四万元的楼房,私房多到住不完,出租牟利的典型;单比一般超标准装修也不够瘾,又发展到斗豪华,比奢侈,搞花园,建游泳池。这样“比”下去,终有一天“比”到民心丧尽。
  探讨“比”的哲学,“比”什么,怎样“比”,虽然是“人之初”之类的启蒙课,看来非认真上一上不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寒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