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764
颗粒名称: 父亲的遗像
分类号: I269.7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为父亲制作遗像的过程。由于父亲晚年没有拍过单独的相片,作者找到了一张父亲在病中的半寸照片,并请人画成炭笔画作为遗像。然而,这幅画并没有得到家人的一致认可,因为作为遗像应该追求真实而不是美化。
关键词: 遗像 制作 真实

内容

那一年,83岁高龄的父亲不幸去世。他是因脑血管意外,偏瘫在床两年之后,寿终正寝的。
  办完丧事,自然就想到设一张遗像,供后人怀念和瞻仰。可借,父亲晚年并无单独拍过相片。
  病中,也曾想到过为他摄像。但已带病容,总不大理想。更主要的是,这个时候照相,会使人联想“后事”,很是伤感。发病前怎么就没想到照张相呢?
  翻箱倒柜,寻得父亲在职时的一个工会证,于是拿到城里照相馆,要求将上面的半寸相片翻拍洗印,说明不借重酬。营业部的人说不设这项业务。还说,相片上盖有印鉴,即使翻拍,效果也不佳。
  后来,我偶然认识一位青年美术爱好者。他说宪全可以用炭笔画代替相片,并说某某先人的遗像也是他帮忙画的。我当即请他代劳。
  几天之后,果然画出来了。不但有几分像,且比照片更有风采。我父亲是个毕生操持斧锯的木匠,只读过一年书,青壮年时能用方言写出简短的家书。而在画上却显出有点学者风度,工装也修饰成了企领文装。我感到满意,因为即使照相也不一定十足原样的。谢过之后,捧回家去。
  不料,此作未能获得老母和长兄通过,原因是:作为遗像,不求美化,但求真实。于是只好作罢。
  某日,因事去家乡小街上唯一的摄影个体店。言及这事,50多岁的店主说,若有合影的底片。可以将父亲单独放大出来。正好,父亲发病前和我们拍过“全家福”。
  不久,原来只小指头大的人像,单独放大成8寸那么大。不但是“真容”,而且能体现他晚年的风貌。一问价,才一元多。连忙请他多放一张。
  自此,祖屋和我现今的住处,都有了父亲慈祥的遗像。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百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