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变态影片的忧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348
颗粒名称: 对心理变态影片的忧思
分类号: J992
摘要: 本文讨论了近期描写心理变态的影片如《银蛇谋杀案》和《死期临近》的情况。这类影片通常将性变态作为心理变态的一种重要形式,并通过展示变态行为来吸引观众。然而,对于这些影片是否真正揭示了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存在一些争议。
关键词: 心理变态 影片

内容

最近,影坛上出现了一些描写心理变态的影片,诸如《银蛇谋杀案》、《死期临近》等。
  心理变态,顾名思义是指心理变得失去常态。那么,反映心理变态的影片自然是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怎样(或为什么)失去常态及其后非同一般的行为。只要人们稍为留意便不难发现,这类影片往往将性变态作为心理变态的一种重要形式。
  心理变态题材所以具有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一旦抓住了它,就不愁无“戏”可做,不愁不够刺激,不愁人们不看了;既然心理变了态,人物就可以不受(或少受)什么制约,任意越轨做出骇人听闻的事;公安人员也无须担心“失业”,有案可查了。《银蛇谋杀案》中的郝飞羽,通过望远镜去搜索“猎物”,把美女骗到家中,将其捆在椅子上,并绑上双脚,堵上嘴巴,在淫笑中将吐舌的毒蛇头对着女人的胸部。《死期临近》中的罗正直跪在地上,扯下妻子的睡袍,粗鲁地发泄性欲;买一套漂亮的睡袍让妻子穿上,“享受”一番后要将其杀掉,咬妻子的小腿,勒妻子的脖子,斩自己的手指。总之,一反常态的脸黑唇乌的疯狂叫人毛骨悚然,扑朔迷离的案情使公安人员疲于奔命。
  据说,拍反映心理变态的影片,其目的不是为了宣扬心理变态,而是通过描写心理变态去揭示造成这些变态的历史根由及社会原因。就拿《死期临近》来说,使罗正直心理变态,每年4月30日晚12点都要杀死一个认为是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以示复仇,最后竟杀到妻子头上,是因为他的前未婚妻被林彪小朝廷“选妃”选去了,他被诬以强奸罪入狱十多年,从此患上了精神分裂证(心理变态)。影片末尾用字幕一再表明:全国患此症约有一千万人,其中二百万得到治疗,其余的还生活在我们中间,他们大多属于过去那个时代(文化革命)的产物云云。
  然而,看了这些影片,总有点觉得“揭示历史根由及社会原因”一类说法,是硬贴在影片上的标签,影片所注重的是通过展现变态行为(特别是性变态)来达到“爆棚”和吸引观众。还是以《死期临近》为例,全片2795米长的胶卷中,只用了不足百米画面,几个镜头,三言两语,简单空洞地交待罗正直的变态要由林彪一伙“睇数(负责)”,此外,便是淋漓的变态描述及公安人员随之展开的惊险侦破。况且,对罗正直变态行为持何种态度,影片暧昧不明。
  令笔者忧思的是:如果片面追求刺激惊险和经济效益去拍这类影片,是否说明我们的一些艺术家的心理发生某种“变态”?观众受这些影片的影响,会不会产生“心理变态”?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叶永恒
责任者
曾瑞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