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画走向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134
颗粒名称: 让农民画走向世界
其他题名: 记龙门县农民画家谭池发
分类号: K825.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谭池发是广东省龙门县农民画的创始人,从小对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他组织农民画作者创作出具有淳朴温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效果的龙门农民画,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荣誉。他还通过深入乡村民间和吸收中外绘画手法,指导农民画作者创作出走向世界的作品。
关键词: 龙门县 农民画家 谭池发

内容

近几年来,广东省龙门县农民画对外销售达一千多张,创汇一笔,一些作品常代表国家参加世界艺术交流活动,先后被选送到美、英、德、加拿大和澳门等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这一成果的创始人和扶植人是该县文化馆副馆长、农民画家谭池发。
  年方五十岁的谭池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对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九六四年,二十来岁的谭池发创作出了一本名叫《死古板变成活管子》的连环画,被该县文化馆发现了他具有绘画的天资,于是把他招进馆里,负责搞业余绘画辅导工作。
  一九六六年,谭池发从广州美院毕业后,正式开始了龙门农民画创作活动。他把近百名业余作者组织起来,以当地农民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以中国传统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素描等手法为基调,借鉴各地民间绘画艺术经验,结合广东流行的工笔平涂加高染的手法,把当地农村中的事物进行再加工,使之艺术化,很快就创作出一批既有淳朴温情的民族风格,又有讲究宣纸水墨现代效果的龙门农民画,如《贺喜》、《打禾场上》等,被选入广东省美术馆展览。
  一九七七年,龙门县首次举办了农民画展览,次年又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农民画展览。农民画首次展出,给观众留下了良好印象,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在省市美术界确立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便农民画有所发展提高,谭池发到陕西、四川考察,参观了半坡遗址、青铜器、唐三彩,古墓道的壁画、大足石刻,绵竹年画等祖国传统文化风貌,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资料,从古今中外民间文化发展史上得到了启迪,懂得了民间艺术只有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才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有新的发展。龙门农民画的发展方向,必须走民间艺术发展的道路。于是,他又带着一批业余作者再次深入乡村民间。
  为了把龙门农民画的影响扩展到国外去,谭池发背着一捆画来到广州,请教了广东画院汤集祥副院长和著名画家林镛、林杭生、黄笃维等美术界前辈。在长辈的指教下,他首先拿自已的获奖作品《贺喜》作试验,吸收岭南派绘画方法,又借鉴油画、水粉等表现手法,作出了一幅画面色彩丰富又独具南国特色的新《贺喜》。以后,他又很据作品的审美要求,确立了以反映乡土风情为主题的农民画观众对农民画创作原则,指导农民画作者们重新创作出新作品。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第一幅走向世界的农民画作品《酿酒》,于一九八三年由他的得意门生王汉池创作问世了。作品先在当年的广东画报上发表,后被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选送到挪威、瑞典等西欧国家展出,受到国外美木界的欢迎。
  一九八八年中央文化部命名龙门县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八九年六月龙门农民画又获广东省鲁艺基金二等奖。作为农民画的创始人和扶植人谭池发,也担任了该县文化馆副馆长、县农民画学会会长的职务,兼任了惠州市美协副主席、省美协会员,还被评为广州市“自学成才标兵”,一九八八年还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开拓者”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钟辛
责任者
谭池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