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南海与三湖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2874
颗粒名称: 康南海与三湖书院
分类号: G527.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湖书院是戊戌变法重要发源地,重建后成为旅游景点。康有为在此阅读探索,孕育变革决心,主张变法图强、实业救国。
关键词: 三湖书院、康有为、戊戌变法

内容

三月的西樵山白云洞,透发着阵阵清新芳香的气息。走过山门奎光楼,往前稍一抬头,只见在满目碧翠之中,在偏西的山坡茂林之上,崭露一座屋宇恢宏的轮廊,这就就三湖书院。
  沿着湖堤末端的石阶拾级而上,两旁绿树荫翳、遮天蔽日;几声鸟啼莺啭、悠扬悦耳;走上石阶顶,紧接着是一庭园厂场,开阳清爽、视野阔朗。迎面一座四合院式的双层建筑巍然兀立,气势轩昂。远远便见门匾上“三湖书院”四个棱角分明、刚劲有力的大字,落款“督粤使者林则徐书”。广场左侧““戊戌摇篮”四个摩星大字赫然入目,字体深深地镌刻在岩峦上。
  三湖书院与康有为的关系一直鲜为人知。一八七八年秋,十九岁的康有为,辞别了从师三年的朱九江先生,来到西樵山下,寄居于白云洞高仕祠内。白天,登临观瀑,若谷听泉,吟哦连翩启发思绪;晚上在书院潜修苦读,索求人生真谛。他在此翻阅了大量古今中外书籍,探觅改良救国、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由彷徨,徘徊到悟出个道理。在三湖书院读书的这段时间,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后来,他在自编年鉴中也这样认为:“读书有成,以三湖书院之三年最为得力”。康有为在不懈的阅读探索中,孕育了变革的决心,逐步树立走变法维新道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的大志,主张变法图强、实业救国。三湖书院成了维新救国思想体系的发祥地。戊戌变法历时百日,虽告失败,但思想影响却极其深远,震撼着中华大地。
  三湖书院始建于清朝中叶原址在白云溪上游漱石台上,因年月久远欠修,圮于一九七七年。该地已建其它楼宇。十年后,地方政府决定拨出专款易地重建,新址选在白云溪出口处的注碧湖西半坡之上,规模格式完全参照书院原貌建造。整座建筑物庄严雄伟、浑然得体,并在一九八八年冬落成重新开放。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得到西樵乡亲,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老先生格外关心爱护,赠送石版印线装二十四史等古籍近三千册,作为书院藏书,增色不少。十六日,国际康梁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开幕。
  康南海先生十分注重中国书法研究,力图弘扬碑学,一扫帖学书法颓弱走势,深为后人敬重。三湖书院现存的对联中,意境隽永超脱的首选两联;其一,是一九一五年春,康南海得意门生梁启超,由京返乡时,遵师嘱走访白云洞写的“春尽花魂犹恋石,雨馀山气欲吞湖”绝妙佳句。其二,三湖书院重建落成,文艺界知名人士刘逸生等,有感于在康南海修学故地重游,撰草:“医国奇方芳百日,补天壮志志三湖”一联,书赠三湖书院补壁。寥寥数语,包揽万千?把三湖书院与戊戌变法辉煌业绩的关系,作高度评价,堪称绝联,赢得了中外旅游者的一致赏识。今日的三湖书院,正以新姿喜迎中外游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冯锦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