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言何如起而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024
颗粒名称: 坐而言何如起而行
分类号: D621.5
摘要: 本文强调了“坐而言何如起而行”的真理,并批评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三种意识:看客意识、清谈意识和投机意识。文章呼吁人们舍弃不满现实又不肯努力去改变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拿出实际行动,走好九十年代的第一步。
关键词: 佛山报 坐而言何如起而行 公民责任

内容

九十年代第一春,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这里,不妨以史为镜,从西晋末年两位著名人物说起。
  一位是王衍。他身居相位,却终日“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全不以经国为念”,以致神州大乱,国破身亡,临死前忏悔道: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扰可不至今日。”可惜为时已晚,只留下“清谈误国”悲惨教训。
  另一位是祖逖。他年少即关心国事,预感“四海鼎沸”,每每夜不能寐。听到鸡鸣就起床习武。中原沦丧后,他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作誓。“不能扫清中原而再次南渡,就如大江东去!”由于东晋小朝廷的掣肘,祖逖未能全部实现宏愿, 但“闻鸡起舞”。 “击楫中流”的壮举,已成了催人迸发 的暮鼓晨钟。
  两位历史人物的强烈反差及其社会效应,揭示一个平凡的真理:坐而言何如起而行。
  十年“文革”的后遗,商品经济消极面的污染,滋长了看客意识,清谈意识和投机意识。有第一种意识者,总把自已当作局外人,国家遇到困难,他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幸灾乐祸,却不愿意同舟共济,共赴时艰,仿佛是一名历史的看客。有第二种意识者,表面看来参与意识颇强,抨击时弊,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口若悬河,俨然忧国忧民一志士,无如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对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掂一掂、碰一碰,正是“一室不扫,何以安天下”。有第三种意识者,言行不符,表里不一,口头嫉恶如仇,行动随波逐流,别人搞不正之风他会义正辞严地反对,一有机会自己却毫不犹像地去搞,还心安理得地说,大环境大气候就是这样的啊!以上三种意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通之点:只会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些意识,对当前的兴利除弊、渡难闯险不但于事无补,相反,是一种销蚀剂,逆向力。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仅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参与意识,而且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实干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催人迈开行动的第一步:“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赞美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行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揭示了行动与幸福的前因后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侃”出来的,让我们舍弃那种不满现实又不肯以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的思维方式吧,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拿出扎扎实实的行动,走好九十年代第一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贺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