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666
颗粒名称: 石龙的传说
分类号: I27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海县松岗石碣乡安怀村的一条石龙危害村民的故事,村民无法除掉此患,直到来了一个老和尚,通过建小庙、念经作法,最终降服了石龙。老和尚消失后,留下了一座奇异的石山和清冽的潭水,使村民们得以灌溉田地。数千年后,石山仍吸引着不少人前来参观。
关键词: 安怀村 石龙 传说

内容

南海县松岗石碣乡安怀村至粦玉里对面是一片山坡地,中间隔着一块禾田,田底下不到50厘米深处睡着一条石龙,龙头枕在石碣乡口,露出地面的两块大石就是龙眼,龙眼前面是小小的水潭,早已为石龙喝干了水。龙尾直拖到粦玉里,全长数百米,它每天要喝大量的水,致使这数百亩禾田长年干旱,车水灌田,立刻干涸,泥土爆裂,群众明知是石龙为患,但毫无办法,眼望禾田干枯,穗不结实,只好望田兴叹。
  人民埋怨命运,而对田底下的孽龙,却无法除掉。
  这一天,村中来了个老和尚,沿门托钵,可是家家都是关门闭户,毫无生气,半天也没半点饭菜落肚。好心的老人指着村前焦了尾的禾苗告诉和尚:“大师,这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也难得米饭,师父请到别处化斋好了。”老和尚微笑着说:“我正是为这孽畜而来的,只要你们能在龙眼附近建一间小小的庙宇,让我藏身,我就会镇服它。”
  村人奔走相告,最穷的人也愿出钱,半日间筹足了建庙的资金和材料,热心的年青人按和尚的指定位置,不到三天,建成了一间小庙宇。
  和尚在庙门口点着了一盏油灯,装上了三炷香,和尚合掌念南无,村人谁也不敢打扰。
  三天后的半夜,人们酣睡正香,忽听户外狂风怒号,飞沙走石,电光闪耀,雷声震醒了所有的人们,一时暴雨横风,似乎要把整个世界翻转过来了。人们担心着老和尚的安全,几家人开门一看,啊!天上乌云翻滚,电光闪处,只见半空中隐约出现了一条巨龙,龙爪直伸小庙宇,庙宇摇摆欲倾,可是那盏油灯在晃动中却越烧越旺,三炷香的轻烟袅袅上升,环绕着整个小庙宇,严肃的老和尚突然站起来,把袖袍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似乎要塌下来了。
  人们关了门蜷缩在屋内,祈求着灾难不要降临。下半夜风减弱了,雨停了,云开雾散,天空出现了启明星。
  天还没亮,人们急不及待,纷纷奔出村前,一幅奇景出现了:小庙宇屹然不动,旁边却突然平地多了一座巨大的石山,象桂林移来了多种怪石,象盆景扩大了千万倍,人们走近一看,石山下原来的干水潭,现在是清清的潭水,龙眼石崩塌了一块,石下是一滩血迹。老和尚不见了,灯熄灭了,香也烧完了,全村人围拢着这个地方,望着清澈的潭水,石缝中不断涌出甘泉,使禾田灌满了水。年青人在欢呼,老人重新点香礼拜,姑娘们互相泼水,孩子们骑在最高的岩石上,有的还脱了衣服,跳进潭里……
  几千年过去了,现在石碣安怀村口,那一座古怪的石山仍然吸引了不少人,地质学家认为这是地壳隆起,地质变动,然而安怀的入却说,这是老和尚作法飞来的,石山下压着的就是龙头,两块龙眼石依然突出,龙眼泉喷出清泉,龙眼桥的溪流引来了大量河水,灌溉着百亩良田。
  读者如有兴趣,请到石山一游,只要你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古庙宇的一点遗迹。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秤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松岗石碣乡
相关地名
安怀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