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怪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644
颗粒名称: 购物怪象
分类号: D669
摘要: 本文讲述了立早在购物时遭遇不法商人的欺诈经历,包括在购买肉类和水果时被不良商家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以及在购买鸡蛋时被商家“掉包计”欺骗。文章通过这些事例揭示了不法商人的欺诈手段和伎俩,提醒消费者要保持警惕,提高警惕,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词: 不法商人 欺诈 消费者

内容

一天,到城区建设市场买肉,一位女个体户切下我指定的一块,一称,报价三块五。我心里说,这姑娘可真是“神算”了,比电子计算机还快。赞赏之余,顺便问了一句:这肉多重?想不到我这一问,使她怔了一下,看她那窘态,想必是在进行反推运算。过了一会,才回答我说:“七两三”。
  本来应该用乘法算出价钱的运算,变成要用除法“反推”出重量来应付顾客的质询,这一程序上的颠倒,活现了某些〓商者〓机取巧的嘴脸。
  五一节与朋友和约,到小塘金沙滩烧烤。到了小塘镇,走进一间个体商店采购。一个肥姨见我们一身游客的打扮,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内间去,称有优质雪梨,并说这些雪梨刚到,要是我们买五斤以上,可以便宜点。因为我们几个人都喜欢吃雪梨,而且这些雪梨看起来挺不错的,便一下子买了五斤,另外还买了几罐汽大。出了口,我们不断地赞这间小店服务态度好,价钱公道。后来,游泳完了,我们在沙滩上拿出雪梨来吃,才发现这雪犁削了皮,果肉一下子变成棕色了,散发出一股很浓的汽油味,喝汽水时,偶然看看罐底,发现保质期已过。
  不法商人利用顾客的粗心大意,用“热情的服务”蒙骗过关。
  城区的山紫市场人来人往,购销两旺。我到一个标有“买卖公平”招牌的鸡蛋类档口买蛋。一个看起来慈祥的、和蔼的、戴着一副眼镜的老太婆为我精心挑选的鸡蛋过称。我挑鸡蛋的功夫,是过得硬的。付了钱、回到家里,突然发觉装鸡蛋的胶袋里有股异味,打开一看,原来有两只蛋的壳是破的,蛋是坏的。思忖了好一阵子,排除了我自己碰坏的可能,猜出了七八成:那个老谋深算的女人在我拿钱出米的时候,象魔术师一样完成了她的“掉包计”——用她早准备好的坏蛋,换下了我挑选出来的好蛋中的若干只。为了准确起见,我第二天又去她那里买蛋,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她掉换鸡蛋,是按一定比例的,这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买豆个换一个,买六个换两个。当然她迤不是逢人都换,而是“具体顾客具体措施”。难为一些人买了坏蛋,还为自己挑蛋功夫不好而自责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立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