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遗体保存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553
颗粒名称: 毛泽东遗体保存内
分类号: R319.5
摘要: 本段文字讲述了记者拜访了参与毛泽东遗体卫生保护工作的刘雪桐研究员,并强调毛泽东的遗体保存与毛泽东生前的意愿不符。刘研究员解释了毛泽东遗体解剖的背景和过程,并介绍了毛泽东遗体在纪念堂中的保存措施和设施。他表示,毛泽东遗体的保存系统集合了当代科学技术,经过防腐处理和特定条件下的照明,毛泽东的遗容给人以红润感觉。刘研究员认为,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预测,毛泽东的遗体可以保存一至两百年。
关键词: 毛泽东遗体 保存措施 防腐处理

内容

在北京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内,记者拜访了曾参与过毛泽东遗体卫生保护工作的著名实验病理学家、古尸研究专家刘雪桐研究员。当谈到毛泽东遗体保存时,他强调说,保存遗体不符合毛泽东生前的意愿。早年,针对倡导火葬,毛泽东曾率先申明身后要火化。这份历史材料在档案馆里应该是能够查到的。毛泽东逝世后,出于当时特定历史发展的政治条件,遗体被保存下来了。
  刘雪桐研究员告诉记者,毛泽东的遗体解剖是在粉碎“四人帮”琺后进行的。抓“四人帮”之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迷信登峰造极,奉毛泽东为神,当然,对毛泽东的肌体什么也不准动,连“解剖”这一术语也避讳,只宜说给主席“手术”。毛泽东遗体的内脏取出后,自然不便按科学的常规来处理,因为封建迷信思想绝不是仅仅把“四人帮”抓起来就能消除的。毛泽东病逝于心血管疾病,其它内脏器官都是很好的。
  在毛泽东纪念堂落成前的一年内,毛泽东遗体的卫生保护是在北京的一个万无一失的地方进行的。当时,负责毛泽东遗体保护工作的除中央领导人外,还有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北京医院党委书记林均才和吴阶平教授。他们每人带领两个业务人员,八小时轮流值班,一直坚持了一年,以后则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坚持了四年。
  毛泽东遗体保存的防腐措施与一般防腐措施差不多,也是采用血管内灌注和浸泡固定的办法。只不过是所采用药品器材,要么是高纯度的,要么是最优质的。
  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和有利于遗体长期保存的设施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密闭系统。密闭系统是恒温的,且有一定的湿度。为避免有氧化分解蛋白,此系统内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无氧。里面装有升降设备,平时,遗体存于地下,瞻仰时升至水晶棺内一定的位置。人们瞻仰遗容后,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遗容是化妆的,其实并非如此。毛泽东遗容和平常人的遗容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由于光学技术用于照明在特定条件下的统筹运用,才给人以遗容红润的感觉。
  最后,刘研究员告诉记者,毛泽东遗体的保存系统,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它集当代有关科学技术为一体,可以说是一个现代化的特需工厂,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
  毛泽东遗体保护得很好,身长没有收缩,毛泽东逝世一周年时测量为一点七八米。要求毛泽东遗体千秋万代不变,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根据现代科学技术来预测,保存遗体一二百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