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122
颗粒名称: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分类号: A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毛泽东喜欢与老人和知名的民主人士交往,并在私交中表现出朋友义气。他爱护友谊,不仅在公开场合亲自送行,而且在私下亲自搀扶老朋友。尽管在理念争论上他不容让步,但他对朋友仍有深厚的情谊。毛泽东与党内同志的私人交往很少,但与许多党外民主人士的私人友谊却很深。他也收到了一些礼物,如送给章士钊的鸡和宋庆龄的枕头。毛泽东在退居二线后更加有时间练习书法。
关键词: 毛泽东 私人交往 老人

内容

私下交往,毛泽东喜欢与老人,特别是与被人们称之为“古董”的、保守色彩较浓的、从旧时代过来的人打交道。他尤其器重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
  在私交中,毛泽东是论情论礼,很讲“朋友义气”的。刚进城时。毛泽东就让周恩来陪同,登门拜访了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和陈叔通等。毛泽东对党内同志,迎送不出屋门。对于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等先生,不但迎送出门,而且亲自搀扶他们上下车,上下台阶,与他们携手搭肩漫步。
  毛泽东曾说过:“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总是把我当领袖我也受不了。”
  有位蜚声国内外的学者,一生经历漫长而坎坷。这位先生是毛泽东的湖南同乡。同许多知名的民主人士一样,建国之初他也常来见毛泽东。他随毛泽东沿南海散步,走在毛泽东稍后半步,腰身是向前躬着,所以头伸在毛泽东身前,竖着大拇指,仰望毛泽东脸色说:“毛主席呀。您真伟大哪,真伟大……”
  毛泽东皱起眉头拂了一下手:“不要这个样子,我们是私交,这个样子不好么。”这位老先生面露赧颜。
  可是,议政的时候,这位老先生偏又敢于坚持意见,与毛泽东顶牛了。毛泽东是“吾人惟有主义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狠狠批了老先生一通,老先生不认错,毛泽东在主义之争上决不相让,历来是非赢不可。张澜曾为这位老先生说情。最近看报纸,说周恩来也曾为这位老先生出力过,想托人劝老先生做检查过关。其实,毛泽东也没有将老先生怎么样,就是不再听他的“主义”罢了。因为“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
  毛泽东与党内同志除工作关系,基本无来往。只有陈毅是例外,有诗词交往。毛泽东与许多党外民主人士却是私人友谊深厚,交往甚频,而工作往来不多。
  毛泽东与章士钊书信往来不少。有次,毛泽东看罢章士钊来信,手指尖在桌上轻轻敲两下,转向我吩咐:“你赶紧上街,买两只鸡,给章士钊送去。”
  当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我匆匆赶到街上,跑了几家副食店,总算买到了鸡,送到章士钊家里记得老先生住的是一个四合院,房子不怎么样,很破烂。我拎着两只鸡说:“主席送你两只鸡。”章士钊连连点头:“谢谢,谢谢。”我说:“主席看到你的信了。”他举举那两只鸡:“知道了,这是回话。主席身体怎么样?”我说:“很好。”
  我有些纳闷,两只鸡怎么是回话?章士钊的信上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当然无法猜到。回来向毛泽东学舌一遍,毛泽东笑而不语,留给我一个终生猜不透的谜。
  1955年,何香凝画了一只老虎。用玻璃框框着,送给了毛泽东。这是一只立虎,毛泽东将画靠墙立住,反复欣赏,象是琢磨什么。良久,对我吩咐一声:“是了,这只虎应该放在东屋。”
  我照办了,却始终不明白为何要放东屋。
  毛泽东有躺靠床栏办公的习惯。宋庆龄送给毛泽东一只长枕头,很大,但又不是双人枕头。花条布,没套子,很软和,象是鸭绒的,由宋庆龄的卫士长隋学芳交给我。毛泽东习惯了荞麦皮枕头,享受不了鸭绒枕头,摆了一段时间便收入储藏室了。
  1959年,毛泽东不再任共和国主席职务,退居二线。象是要陶冶性情,休息时便练练书法。这段时间与民主人士的往来更多。
  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毛泽东借来看,说好借一个月。那个月,毛泽东工作一停便翻开来看,爱不释手。我去倒茶时,常见他看着字迹琢磨,有时又抓起笔来对照着练。他不是照着摹仿,而是取其所长,取其神韵,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练到兴头上,吃饭也叫不应。
  大约是真迹太珍贵,黄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星期便频频打电话询问。电话打到值班室,问主席看完没看完,什么时候还。
  卫士尹荆山借倒茶机会,向毛泽东报告:“主席,黄炎培那边又来电话了”。
  (四十六)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