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的喜与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695
颗粒名称: 瑞士银行的喜与恼
分类号: F835.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瑞士银行拥有世界各国大量的资金,成为全球的“大保险箱”。其秘诀在于银行的高度保密体制,使得各国名商巨贾、达官显贵都愿意往那里存款。然而,这种保密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如处理历史问题和现实中的黑钱问题。尽管有这些麻烦,瑞士全国上下仍然一致赞同这种保密制度。
关键词: 金融业 瑞士银行 世界

内容

瑞士银行拥有的世界各国资金之多,简直令人头晕目眩,一说有5000亿瑞士法郎,一说竟有1万亿瑞士法郎!总之瑞士无愧为全世界的“大保险箱”就是了。
  此中秘诀何在?除去它是个永久中立国家,长期享有和平,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这些特点外,这个不大的国家能成为游资信赖的隐蔽所,真正王牌还是银行的高度保密体制。为了给毕生积攒的财富找个可靠归宿,各国名商巨贾、达官显贵都往那里存款。连那些独裁者诸如古巴的巴蒂斯塔,海地的杜瓦利埃,菲律宾的马科斯和非洲的一些小国君主,他们哪里都不放心,唯独信任瑞士银行,纷纷在垮台前将巨款额子存进去。
  高度保密象一把双头剑,既带来利益,也导致麻烦。作为历史问题,比如一些纳悴分子的存款,还有一些前独裁者的存款,究竟该不该享受“保密”待遇,始终颇费周章。作为现实问题,七八十年代在大量资金流入瑞士的同时,流入瑞土的黑钱也在增加。特别是南美洲、欧洲贩卖毒品的一些“大王”、“枭首”们,其赃款有相当部分就存在瑞士的银行里。这影响瑞士银行的声誊,而且引起社会不安。因为赃款愈多,就意味毒品越多。因此,不仅美、英、意等国纷纷指责瑞士的保密制度“收纳黑钱,实为窝赃”,瑞士政府也想遏制来历不明的黑钱流入瑞士,但苦于防不胜防。无论有多少麻烦,瑞士全国上下毕竟对银行保密体制一致赞同,即使反对党人亦是如此。瑞士人说得对:“因为没有银行及其储户,瑞士就只有布谷钟和巧克力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