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已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5334
颗粒名称: 匆匆已十年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童年时代和现在的孩子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不同,表达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变化 十年 改革

内容

傍晚到荷城公园,见到鲜花绿树丛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穿着整齐漂亮,象过节一样。显然,他们都是小康家庭的子弟。看他们蹦蹦跳跳 吱吱喳喳,如缤纷五彩的晚归鸟儿,热闹极了。我静静地看着,入迷的想着,仿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顷刻间化作无数动画,频频的在孩子们身上展现。
  我的童年是在“文革”期间的揪斗声和“割尾巴”运动中度过的。那时,既没有今天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财富,生活单调呆板。大人们都热衷于“运动”,那有闲情逸致带小孩去游玩?我们那时的知识面比现在的孩子窄得多,见识也少得多。
  那时,农村手扶拖拉机很少。农忙时节如要使用,往往要到附近的农场或农机站去请拖拉机来协助开耕,拖拉机是小孩子不常见到的“庞然大物”所以,一听到有拖拉机来的消息,就象天上突然扔下了一颗炸弹,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孩子们成群的涌出村子,趁拖拉机手去了喝茶之机,把拖拉机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些胆大的干脆爬上拖拉机,坐在司机位上,左按右扭,偶然触碰了鸣笛按钮,“呜……”一声闷响,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孩子们哄堂大笑,仿佛这是平生最快活的事儿。
  如今,拖拉机也不只进村了,乡间的路上一天到晚都奔驰着一辆辆的手扶拖拉机,车主、光是农忙回家干活,农闲则出外运输。而孩子们也对拖拉机不感兴趣了,他们常跟父亲进出圩镇,到茶楼“饮茶”什么的。汽车这玩意,大至东风大卡车,小至丰田面包车都耳熟能详了,对这些老掉牙的拖拉机还稀奇什么?城里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十年前的农村,看电影只能由村里出钱请电影放映队放,累月才有机会看一次。电视机?别说私人家庭没有,就是生产队也没有。现在呢?屋顶竖一杆天线已是极平常的事了。
  上月回乡,我的侄儿杰仔一见我就说:
  “七叔好似阿超,七叔好似阿超。”我愕然了,“什么阿超?”我问。杰仔说:“《鳄鱼泪》中的阿超。”哦,原来是电视剧中的人物。我恍然大倍之后,心中却又嘀咕起来,平时饭后即睡的杰仔怎么喜欢看电视了?过了一会,杰仔得意的告诉我,他家买了一台大电视,边说边拉我到他家。果然,组合柜上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视机,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象哥哥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能买一台彩电,实在让人感到今非昔比,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可见一斑。
  十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这十年却是不寻常的十年,它留给我们一个永不磨灭的认识: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生存。这样想着,不觉发现眼前一片光明。原来已华灯初上,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都回家去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文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