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在国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326
颗粒名称: 筝在国外
分类号: K89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风筝的使用和意义。文章涵盖了危地马拉的悼念仪式、印度东部沿海渔民的钓鱼技巧、马来西亚人的装饰品、新西兰毛利人的风筝寓意以及朝鲜人将痛苦放逐于风筝的行为。
关键词: 风筝 用途 风俗

内容

居住在拉丁美洲危地马拉的卡克奇克尔印第安人,在春季都要用风筝来悼念亡故的亲人。
  这种风筝比一般风筝大得多。直径都在15英尺左右,最大的达30英尺。扎好后,男人们将风筝带到山上放。飘在空中的风筝上还带着彩色的飘带和小旗,以示对故人的怀念。妇女还要到坟上扫墓。
  印度东部沿海一带的渔民喜欢用风筝来钓鱼。他们把附有诱铒和浮子的钓钩引线送到几百米外的水域,钓线会随着风筝的升降在水里起落。一旦有鱼上钩,浮子就会滑到水面固定其深度,这样,人们便可拉起浮子,将上钩的鱼捕上来。据说,喜剧大师卓别林也精通此道,常常是满载而归。
  有趣的是,风筝在马来西亚还是一种装饰品。马来西亚人常常在家中的墙壁上悬挂美丽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博物馆里,风筝也作为本国的特种艺术品陈列。
  新西兰的毛利人把风筝放到空中以示村民和睦相处。风筝失踪,他们便会派人寻找。因为风筝失踪意味着坏运气的来临。
  在朝鲜,人们常把自己的痛苦写在风筝上,然后剪断风筝线,让它飘去。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