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何恒一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4243
颗粒名称: 花农何恒一家
分类号: F326.1
摘要: 本文描述了花农何恒一家在闻名的花乡阵村镇的生活和发展。他们通过种植各种花卉,取得了丰收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何恒强调种花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并介绍了他家的种植收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镇上建了新楼房,但自己仍坚持每天回村务农。他们希望下一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农业现代化和发展。
关键词: 花农 何恒 种植

内容

“卖花之人插竹叶”,是昔日人们对花农悲惨生活的写照。今天的花农,不但能插上名贵的花,而且生活还比一般农民富裕得多。前不久,我来到闻名中外的花乡阵村镇,访问了文海村花农何恒一家。
  何恒今年四十岁,身穿一套咖啡色的西服。他和妻子及父亲经营着一个有十一亩地的花场,在各块花地里种满了桔果、绿化苗木、阴〓植物等数十种花卉,碧绿如〓,生机勃勃。
  “你从小就种花啰?”我问他。“我家历代都种水稻和甘蔗,种花历史不长,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大量种植的,过去种花被说成是资本主义,谁敢种哩。”他告诉我,陈村镇虽是个花乡,但向来栽花只集中在弼教、合成、永兴等儿个村,文海村远离圩镇,过去都种粮食和甘蔗,很少有人种花,象何恒这样的种花专业户,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
  何恒对我说,种花是一项既要靠技术,又要靠体力的活儿,由于他家种植面积比较大,除了全家三个劳动力日夜辛劳外,还要请一批帮工,所以成本高了一些,去年他家种花收入除去成本,纯利四万多元,平均每亩三千元。他说:“我种的不是很名贵的花,但却是大中城市园林绿化和宾馆长年摆设的树木及阴生植物,由于销路好,收入不算低,比城镇的工人还强哩!”
  何恒一家在离村六公里的镇上,建了一座三层的新楼房,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有两个客厅,四个房和一个饭厅,地面分别铺上彩釉砖和马赛克,屋内摆放着红木家具、高级音响、电视机、电冰箱,还有摩托车。他妻子说,是去年春节才入住的,祖家文海村还有一间祖屋,父亲住在那里。何恒对我说,建新屋完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在镇上念好书。他们有两个孩子,都在镇上念书,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为了让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夫妇俩将他们从村里送到镇上,并特地在镇上建了这幢房,而他们自己却宁愿每天骑摩托车来回到文海村花场劳动。何恒夫妇对我们说:“农业现代化,没有高深的学问不行。我们辛苦一点没什么,一心一意让孩子学习好,这是我们的最大心愿。下一代没文化,钱再多也没有用!”
  何恒一家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富裕,他们还雄心勃勃地图谋更大的发展。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文海村有些农民自愿将承包的耕地让出来,交给别人耕种,何恒一家经过商量,决定将这些农户的十亩地租过来种花。眼下,全家已在这些新地上种植了时花和绿化阴生植物。望着这片百花盛开,生意盎然的田野,我衷心祝愿何恒一家的生活和这锦绣田园一样欣欣向荣!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尔宽
责任者
何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阵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