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踏青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811
颗粒名称: “清明节”与“踏青节”
分类号: G122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清明节和踏青节这两个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清明节被描述为一个庄重而怀念亲人的节日,人们出外扫墓,同时也有欢乐和游玩的氛围。踏青节则是一个春季游玩的节日,在文章中提到了踏青游戏和放风筝荡秋千的习俗。文章援引了古代文献和宋代吴帷信的诗句来描述清明节和踏青节的风俗和景象。
关键词: 节日 传统 文化

内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时气候渐暖,草木萌茂,是游春的好日子,古人逢此日要举家出外扫墓。虽然怀念亲人的气氛是庄重的,而接下来的踏青游戏则又充满了欢欣喜悦,正是不负大好春光。一据史书《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描写宋代两京清明风俗,“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士庶阗塞诸门”,“四野如市”。元人作《清明诗》描写当时的景象:“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的习俗。清代北京“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各携纸鸢线轴。”(《帝京岁时记胜》)荡秋千大约以辽金最为兴盛,当时,每逢清明节,不论皇官还是民间,都竖起秋千架。尽兴玩乐。
  踏青,在我国原是一种节日,据《月令广义》记载,我国江南各地的踏青节是三月三;而江北春天来得较晚,多以清明节踏青,后来二者也就连在一起了。宋代吴帷信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鸢。”把春游踏青的景色写得多么动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国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