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德夫妇“家庭革命”的启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1167
颗粒名称: 舒尔德夫妇“家庭革命”的启示
分类号: G789.1
摘要: 本文介绍舒尔德夫妇有四个问题儿童,无法忍受他们的行为,于是采取了“家庭革命”的方法,停止照顾他们的生活,并下达“逐客令”。这一做法成功地改变了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学会了自理。舒尔德夫妇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中国,由于国情不同,不能机械照搬,需要因人因事制宜,同时注意防止因怜爱孩子而中途退却。教育和启发舒尔德夫妇的“家庭革命”含有这层意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 舒尔德 家庭革命 家庭教育

内容

美国人舒尔德夫妇有四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8岁。四位“小皇帝”整日打架生事,调皮捣蛋。他们的房中有扫不尽的垃圾,响个不停的电话、唱机、从不歇息的电视。被他们邀来的“公子小姐”更是川流不息。对此,舒尔德夫妇伤透脑筋,对“小皇帝”带来的负担再也无法忍受。经过深思熟虑,夫妇俩毅然宣布“革命”。贴出“妈妈罢工”、“孩子投降”的标语,停止为孩子煮饭、洗衣、扫垃圾,并切断电话,对“小贵宾”下达了“逐客令”。最后限定四位宝贝在48小时内“投降”。这一招真灵,在“革命风暴”面前,“小皇帝”们个个表示悔过,不作“皇上”,甘当“平民”。很快,四个孩子学会了收拾房间、洗衣、洗碗,都争着给妈妈当家务助手。从此,一家人生活和睦了。舒尔德夫妇成功的“家庭革命”成了轰动一时的美国新闻,许多人前来向他们“取经”。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在分析这场“家庭革命”时,不必机械照搬,不能不管二七二十一统统来个“罢工”或者通牒“投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拿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实事求是”。如果要借鉴,依笔者拙见,一要注意因人因事制宜,二要防止因怜爱孩子而中途退却。凡事不可一个模式,要讲究内容和方法。既要有强制性,又要有启发教育意义。态度坚决的“罢工”首先要造成解决问题的气氛,马上给孩子输入必须立即改变不良习惯的信息,限期“投降”又要适合孩子的承受能力,且创造“速战速决”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或随意打骂,都是不足取的。教育和启发舒尔德夫妇的“家庭革命”含有这层意思,从这角度上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草匀
责任者
舒尔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