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编钟「完璧归赵」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8917
颗粒名称: 金编钟「完璧归赵」记
分类号: K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的一组璀璨熠耀、造型优美的金编钟,以及其背后的曲折、惊险的故事。清乾隆五十五年,为给高宗弘历皇帝八十岁生日祝寿,用聚敛来的黄金铸造了这十六只金钟。而在清室用抵押古董文物的手段以得到大量现金的背景下,金编钟被抵押给盐业银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溥仪及皇族被驱逐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政府和清室双方委员共同监视将溥仪夫妇以及瑜、瑨两老妃的应用物品、私人珠宝从宫中运至醇王府与北兵马司大公主府,其中金编钟被扣留下来。
关键词: 佛山市 文物 美术考古

内容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有一组璀璨熠耀、造型优美的金编钟,异常引人瞩目。
  这组金编钟由十六只大小各异的特钟编成,全部为黄金铸造。我国自西周中期开始出现编钟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是以铜铸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各省总督为给高宗弘历皇帝八十岁生日祝寿,用聚敛来的黄金铸造了这十六只金钟,一则用来邀宠,二则用来炫耀盛世豪富,成为世间绝品,
  金编钟每只的造型很象粗矮的腰鼓。正面分别开光阳刻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十六个音律的名称。背面皆镌刻着“乾隆五十五年制”的落款。通体阳刻两只蜿蜒矫健、栩栩如生的飞龙,脚踏滔滔大海,头顶朵朵浮云,互相追逐,戏耍火珠。上边有两条躬身蟠龙。下边雕角云和八个平头音乳。其中最重的无射,达六十八斤十二两:最轻的倍应钟,也有三十九斤七两五钱。整套编钟共用黄金九百六十多斤,按当时的粮价计算,可折合大米二千万斤,等于五万农民全年的口粮。而这仅仅是它的黄金价值,艺术价值则人得多了。
  这里要向读者介绍的,就是有关这套稀世珍宝的一段曲折、惊险的故事。
  抵珍宝 只图享受荣华
  出宫禁 金钟归属银行
  1911年辛亥革命的风暴,从根本上动摇了大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颁布诏书,宣告退位,但根据民国政府给予的优待条件,溥仪等一大帮皇族仍然盘踞在紫禁城内,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当时,民国政府参考宣统三年(1911年)内务府预算的数字,规定每年拨出白银四百万两(1919年7月1日起改为银币四百万元)作为逊清皇室的经费。但由于民国初年战争不断,天灾频临,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财政来源枯竭,因而除民国元年 (1912年)外,民国政府每年都不能按数拨交。至民国八年(1919年),逊清皇室只领到一百六十五万六千两白银,而小朝廷仅内务府一个衙门,每年就需经费二百六十九万两。严重的入不敷出,使溥仪不得不以租房卖地来弥补经费的不足。然而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解救不了皇室的经费危机。于是溥仪又一再下令压缩机构,精简人员,结果都无济于事。
  从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溥仪一伙为了维持小朝廷苟延残喘的命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不惜开始用盗卖、拍卖、抵押古董文物的手段,以得到大量现金,应付宠大的开支。
  那时,宫内各宫所存的物品.均由各宫太监负责保管。如果溥仪要把某宫的物品“赏”人,不但在某宫的帐簿上要记载清楚,而且还需拿到司房载明某种物品赏给某人,然后再开一张条子,才能把物品携带出宫,极不容易作手一脚。于是,溥仪想出一招,把大批古版书籍和历代名人字画以赏给溥杰和溥佳为名,利用他们每天下学出宫的机会,一批一批地盗出宫外。然后偷偷运送到天津,存放在十三号路一六六号楼内。
  与此同时,清室用公开投标的办法大肆拍卖宫藏珍贵古物,计有碧玉爵、乌银杯、玛瑙香炉、水晶走兽、大小红宝石、玳瑁、金盘、金碟、银漏子、镀金银钟等三百七十四款,各殷实商号,如北京余义洋行、安盛金银炉厂、三合公司、鼎裕银号、宝成金珠店、天宝金珠首饰店等,纷纷前往投标.买去了大量物品,
  除了投标大拍卖外,清室还以奇珍异宝为抵押,向银行大批借款。如民国十二年,清室一次与汇丰银丰借款的抵押品就有金镶珠石盆、金胎西洋丝珐琅铞、金佛手小盆景等四十八款、八十件,
  及至民国十三年夏,小朝廷已库空如洗,不仅欠发官员的薪俸无法计箅,就连溥仪英文老师庄士敦的房租都无力支付,以至房东屡屡催促庄士敦搬家。于是,溥仪派自己的岳父荣源及“内务大臣”绍英、耆龄,同北京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副经理朱虞生秘密接洽,商谈借款事宜,以解燃眉之急。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皇室用官内所藏文物作抵押,盐业银行借给皇室八十万元、月息一分、期限一年为条件成交,在这批抵押物中,就有乾隆五十五年铸造的金编钟,抵价为四十万。
  是年十月,冯玉样将军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上台的“人总统”曹锟。十一月五日早晨,冯玉祥命令警卫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率领军警包围了紫禁城,把溥仪及皇族们驱逐出宫,安置在后海甘水桥醇王府内。
  十一月十七日,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政府、清室双方委员的共同监视下,将溥仪夫妇以及瑜、瑨两老妃的应用物品、私人珠宝,从宫中分别运至醇王府与北兵马司大公主府。经检查,王羲之《快雪时睛帖》和仇十洲《汉宫春晓图》属于宫中公物,被扣留下来。其后,把元宝银两一一过秤,共计有十万一千三百二十八两。经双方委员商量,除将一些元宝每样留下一些作为日后陈列之用外,其余的全数发还清室(一)
  (下期《周末副刊版谭卖)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达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