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呼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8909
颗粒名称: 水的呼唤
其他题名: 来自汾江河的报告
分类号: X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的汾江河在历史上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面临的严重污染问题。汾江曾赋予佛山繁荣和富庶的美誉,但现在却受到了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作者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汾江,恢复其清澈和洁净。
关键词: 佛山 污染 环境污染

内容

汾江属于佛山,是佛山人的骄傲。
  在那源远流长、河网纵横的珠江水系中,汾江虽然只有19.6公里,但它给佛山带来了“舟楫之利”。使佛山在历史上商贾云集,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而且它还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佛山大地,使佛山有了肥田沃野,有了水泊鱼塘,赢得了“鱼米之乡”、“富庶之邦”等美称。
  应该说,汾江也造就了今日的佛山。不是么,当你登高远眺,你会看到汾江泪泪地穿城而过,一艘艘各式各样的轮机船穿梭其中,河两岸有高楼、有矮房,有绿树、有花坛。流水与绿荫构成了佛山城区的美景。每当夏日来临,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外来者来到汾江上游玩、小憩、嬉戏,江风和美景使那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世世代代,汾江无私地给佛山人以奉献。
  然而,在今天,汾江河却出现了令人颤栗的痛楚。无情的污水污物,使它的容貌正日渐枯黄、憔悴,它的母乳正发生着质的变异。它在呻吟,它在羞惭,它在呼唤。
  数字是事实的最好的证明。据市环保局1987年第一季度的天早时监测,汾江河(佛山河段至军桥涌)共长19.6公里,全河段溶解氧只有1.51毫米/升 (按地面水最低水质要求三级水标准要大于4毫米/升),化学耗氧量14.5毫米/升(按标!准小于6毫米/升),生化耗氧量13.56毫克/·升,氨氮5.97毫克/升(标准小于1毫克/升),均已达不到地面水的三级标准了。其中军桥涌离三级标准相去就更远了。这些枯燥的数字正告着人们:汾江在逐渐变黑、变臭!
  如果你坐上一只船,从沙口顺流如下,你就会震惊:两岸大大小小的排污口,象排炮一样,每时每刻不停地向汾江喷射着污水,长年堆积的废物垃圾、易拉罐、纸屑、果皮,还有死猪、死鸡、死鱼在江面上随波逐流……
  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9万吨工业污水和8万吨居民生活废水倒向汾江,还有那难以统计的废物和垃圾。汾江成了不付任何代价的天然地下排水道和垃圾场。它造福了人类,可人类给它“抹黑”,它在抽搐,它在愤怒!·
  在人类文明生产的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早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们搞建设办工厂很少与保护环境想在一起。汾江的交通、排泄之利倒成了选址的对象。于是造纸的、化工的、食品饮料的、塑料的、建材的、溶剂的、印染纺织的等厂子便兴建在它的岸边,成了今日的污染大户。这些大户有的近年虽搞了些污水处理,但至今仍未解决超标排放的问题。有的在扩建、改建和技改过程中,对“三同时”熟视无睹,老账未还,又欠新账。
  汾江河水日渐变坏。1981年,它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臭黑。1982年,市政府耗费260万元,兴建了沙口水闸工程,从东平水道引水入汾江冲污。工程完成后的头两年,汾江水逐渐回清,恢复到地面水三级标准。但是好景不长。近几年来‘我们又建了许多新厂子,但考虑的是主体工程早日上马投产,而很少考虑污水的处理。汾江河又增加了渲泄污水的“排炮气
  1980年以前,佛山城区的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可现在已增加到20平方公里,人口也逐年增加,这之中带来的生活废水,不经任何处理,通过大大小小的地下水道和河涌,一路欢歌地向着汾江流去。一个沙口引水工程,杯水车薪,岂能冲洗得了永无休止的汾江污垢!
  上海的苏州河成了臭水沟,这个教训,上海人感到羞愧。佛山的汾江河照此下去,不出十年也会变成苏州河!那时,我们作为佛山人,又感到什么呢?
  这几年,我们的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为治理汾江、拯救汾江奔走呼喊,运筹策划,订措施,筹资金,上项目。然而汾江河犹如一个地域社会,单靠那几个“官们”是难以济事的。清澈汾江,保洁汾江,需要的是每个市民的警醒和协力的行动。这;也正是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让汾江水早日还原吧!但愿它的呼唤是有用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运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