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造「翻秋」品种的田间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4790
颗粒名称: 晚造「翻秋」品种的田间管理
分类号: S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由于晚造前中期气温偏高,“翻秋”稻对温度敏感,其生育期比早稻缩短半个月左右,需要加强管理。具体措施包括:早施、重施分蘖肥,提高有效穗数;合理排灌,轻度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禾苗正常生长;施好攻穗肥,喷施叶面肥,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 佛山市 田间管理 晚造

内容

由于晚造前、中期气温偏高,加上“翻秋”稻对温度极为敏感,其生育期一般比早稻缩短半个月左右,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禾苗就会分蘖少,穗短,粒少,秕粒多,而导致减产。因此,对“翻秋”稻要及时加强管理。
  一、早施、重施分蘖肥。“翻秋”品种营养生长期只有20~25天,而有效分蘖期更短,加上前期气温高,肥料分解快,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早施、重施分蘖肥,以提高有效穗数。要求插后5天追施分蘖肥,亩施碳15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5公斤,插后9天追施壮蘖肥,亩施尿素、氯化钾各4~5公斤;插后13~15天追施一次人畜粪水作保蘖肥。
  二、合理排灌,轻度晒田。插后要及时灌进1寸以上深水护苗,以降低土温。回青后即实行浅灌管理,以促迸早分蘖,待禾苗达到计划苗数时,即可进行晒田,炼苗壮秆。晒田后要放回浅水,让其自然落干。幼穗分化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以防颖花退化。抽穗扬花期间要保持田中浅水,勾头后保持土壤湿润,以防断水过早,造成失水“迫熟”而降低千粒重。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翻秋”品种叶片宽短、嫩绿,易受纹枯病、稻瘟病、卷叶虫、三化螟、稻飞虱等病虫为害,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选用对口农药防治,确保禾苗正常生长。
  四、施好攻穗肥,喷施叶面肥。晚造后期气温偏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土壤残肥少,容易造成叶片早衰。实践证明,在大胎期施好攻穗肥,灌浆初期喷施1~2次叶面肥,可以养根保叶,保持冠层三叶青色而增加光合产物,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施肥要看苗、看天、看田而定,一般亩施尿素3~4公斤即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