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也要转上外向型轨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3423
颗粒名称: 农业发展也要转上外向型轨道
其他题名: 佛山市经济发展战略刍议之五
分类号: F323
摘要: 本文讨论了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外向型农业以外贸出口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通过出口创汇、促使农业经济商品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富裕文明农村等途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发展外向型农业需要提高自觉性、建立信息网络、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投入、提纯复壮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生产基地、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服务体系和培训人才等。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外向型经济

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市发展农业主要是为了向工业提供原料,向人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出口外销只占一部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创汇农产品在出口总商品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小。既然农产品以内销为主,为何发展农业又要转上外向型的轨道?
  这里,有必要先弄清外向型的概念。所谓外向型,是指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外向型农业,也是指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农业。外向型经济不一定出口创汇部分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头才算,美国出口值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日本出口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超20%,仍不失其为外向型国家就足以证明。外向型农业绝不是不要国内市场,也绝不是农产品要大部分出口,它是一种以外贸出口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为创汇和创利而生产的现代商品农业,大大有别于传统的、自给的、封闭的内向型农业。
  农业发展转上外向型轨道,意义极其重大。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部分。出口创汇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故要开辟多种创汇渠道,而创汇农业仍为重要渠道之一。我市有大批名优土特产品,如南海有官窑马蹄(荸荠)、平洲丝线脚柚、石硖龙眼、鸡心无核黄皮等,均久负盛名。近年来一些地方又引进国内外一批优良品种,如顺德北滘建立起竹丝鸡、广源鸡、长毛兔、良种鸽、瘦肉型猪、优质水产、良种葡萄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我们要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打出港澳、国外市场去,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促使农业经济商品化的催化剂。外向型农业要面向海外发展优质高值商品,在农业经济商品化过程中起强烈的带动作用。它将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价值观念、时效观念、赢利观念、风险观念,加速自给半自给经济的瓦解,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使农村一切经济活动都商品化。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同样是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外向型农业要以优质技术求生存,以时效性技术争优势,以技术标准保信誉,故科技进步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生命线。外向型农业必须在种子、种植、养殖、加工、保鲜、包装、贮存、运输等系列环节上,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或武装,才能在国际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外向型农业普遍采用现代技术,势必带动整个农业迅速走向现代化。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建设富裕文明农村的战略措施。发展外向型农业使农业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在我市已不是什么遥远的目标,而是可望可及的活生生的现实。顺德桂洲镇原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公社,1979年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工农企业,带动全镇经济突飞猛进,至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8亿元,人均总产值超万元,初步建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要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各地的经验归纳起来是:一要提高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自觉性;二要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网络;三要发挥本地农业资源的优势;四要多渠道集资增加农业投入;五要对原有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并引进、培育新品种;六要引进、消化、吸收农业先进技术;七要形成农产品出口的生产、加工基地;八要改革农产品出口经营管理体制;九要强化为发展外向型农业而建立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十要培训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人才;等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志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