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名师区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3050
颗粒名称: 陶塑名师区乾
分类号: J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区乾是石湾陶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擅长创作动物陶塑。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上达到和谐统一。他喜欢运用石湾陶塑特有的“胎手”技法进行创作,这种技法可以呈现出动物逼真的毛发和肌肤质感。他的作品充满自然生趣和乡野气息,代表作品包括骏马、狮子、羊子、喜鹊等。区乾性格坚忍,工作勤奋,他的作品展示了石湾陶泥折射出的美质,他的精神足可为世仪范。
关键词: 佛山市 陶塑师 区乾

内容

看见石湾陶塑中骏劲的战马,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区乾的名字。同样,那些威猛的狮虎、柔驯的羊子,欢欣的喜鹊、温情的瑞兽、充满自然生趣和乡野气息的知时鸟、鹤鹑、画眉、鸭、牛等陶塑动物都使我们看到区乾的高超技艺。可惜这位艺人英年早逝,30年前便离开了人间。但是,他在石湾陶塑艺术之园中留下了永不凋谢的奇葩。
  区乾,又名区德乾,1906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十三岁时来到石湾,在古玩行当学徒。“铁脚马眼神仙肚”的学徒生涯,练就了区乾坚忍的性格,学徒期满不久,他就成为一名为人乐于雇请的出模师傅。抗日战争期间,石湾陶业凋零,区乾携带妻小回到新会,在斗门、古井、香港等地烧窑打砖,生活困窘,更为不幸的是,他的父母亲和五个女儿先后因病饿离世。解放后,区乾受广州人民美术社邀请,于1952年进入美术社设在石湾的雕塑工场,他和著名陶艺家刘传等人一起为抢救和发展石湾传统陶艺而努力工作。此后的几年,是区乾生活最安定,心情舒畅,艺术日臻完美的时期。他重新修改、创作的作品有一百多款,制作了不少实用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器皿,制成十几种釉色,在一次艺术作品出国展览中,区乾的作品就有30多件。区乾这种踏实苦干精神,赢得了大众的敬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的常务理事,并且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成为石湾陶艺界第一位进京赴会的工人代表。
  区乾一生致力于动物陶塑,他继承和发扬了石湾陶塑艺术中的写实主义精神,在创作客体外在形象刻划及内在性格表现上都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区乾很喜欢运用石湾陶艺特有的“胎手”技法进行创作。这种技法,胎骨泥要精练巧配,“出毛”
  要把胎骨表面搧亮,再用工具一丝丝一缕缕地把毛羽刻印出来,烧成后胎骨呈现黄褐色或白里微泛灰黄,并且带有一层油润的酥光,再嵌上漆黑晶亮的眼珠,在蹄、角上涂以石墨,安上用白陶泥搓捏成的爪子、牙齿,质感极强,形象酷肖。区乾的后期艺术风格变得清新爽朗,情味更浓。他那对在梅树枝头欢唱逐闹的《双喜鹊》,就是从北京开会回来后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奋而创作的,取“喜上眉梢”、“双喜临门”之意。还有那《南瓜茶壶》,金黄色长圆形南瓜是壶身,绿色瓜蒂是壶盖,待放的花儿是壶嘴,柔韧的藤蔓是把手。石湾陶泥折射出区乾性格的美质,他那为人为艺一丝不苟的精神足可为世仪范。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玲
责任者
区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