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佛山报》 报纸 |
唯一号: | 191120020230002253 |
颗粒名称: | 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 |
分类号: | H09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早在西周时期,政府就有翻译官员负责翻译少数民族文字。汉代时,中外交流频繁,翻译人员逐渐增多。明朝时期设立四夷馆,选拔翰林等人专攻外国语言,并扩大招收学生。清朝改四夷馆为四译馆,从事翻译的人数有限。1861年,恭亲王奕圻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教师任教。同文馆的设立引起了争议,但最终顽固派的反对无法阻挡潮流。同文馆设有英、法、德、俄、日等文馆,除学习外语外,还学习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为八年。1901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注重学用结合,学生需要经常翻译国外文件和译书,并有机会实习,如随使节出国或在国外使馆工作。同文馆的设立是清朝推行买办外交的需要,但也起到了拓荒作用,开创了一代风气。 |
关键词: | 外语学校 北京 同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