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点符号的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475
颗粒名称: 我国标点符号的演变
分类号: H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我国标点符号的演变经历了从汉代开始使用句读符号,到宋代使用逗号和句号,再到明代出现人名号和地名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制定了十二种标点符号,由教育部颁布全国。一九五一年,出版总署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十四种),标志着我国有了较为完善的统一标点符号用法。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演变 文章

内容

古时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诵读起来既不方便也易引起误解。到了汉代,才使用“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停顿极短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后来把“读”写成“逗”)。宋代始用“。”、“,”来表示句读。明代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清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十二种标点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研究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十四种)。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我国有了较为完善的统一的标点符号的用。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