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迟中争早的技术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01035
颗粒名称: 早稻迟中争早的技术措施
分类号: S51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对于今年早稻插秧季节迟,生长条件不利的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抢季节,高质量地插好早稻其中包括高度集中机力和牛力、增施有机质粑、施送嫁药给秧苗、坚持小科密植、插足基本苗数、强调浅插和带泥移植等。此外,插秧后要加强前期肥水管理,做到泥皮水插秧,浅水回青,薄水促分蘖,并及时施好引根肥和促蘖肥。
关键词: 佛山市 早稻 技术措施

内容

今年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连续多次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阴雨多,阳光少,造成秧苗生长慢,秧苗弱,秧质差,推迟了早稻插秧季节。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抢季节,高质量插好早稻,插后早生快发呢?
  (一)高度集中机力、牛力加速办田,做到田等秧。同时,要及时清除稻田浮起的“浪渣”(菌核),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一)增施有机质粑,推广碳铵、磷肥作面层肥。除施农家杂肥或冬种绿肥作基肥外,针对今年早稻插秧季节迟,田底冷的特点,还要特别强调增施磷肥、碳铵作面层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
  (三)施好秧苗送嫁药。实践证明,秧苗施送嫁药是一项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措施。要求开插前5-7天,亩用多菌灵200克或托布津150克,兑水60公斤喷施防治苗瘟。发生纹枯病的秧苗,可加4万效价的井冈霉素250克,在插秧前2-3天,亩用25%杀虫脒或杀虫双150克,加氧化乐果50克,异稻温净100克,冲水100公斤喷施,可兼治害虫。此外,要除净稗草,真正插无虫、无病、无稗的“三无秧”。
  (四)坚持小科密植,插足基本苗数。小科密植能协调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抑制病害发生,易于夺高产。而保证大田插足基本苗数,是夺取高产的基础。要求中等田类以上插6×5或7×4,瘦田插6×4或7×3.5每科插4-6苗,亩插基本苗10-12万。杂交稻亩插4-6万苗,分蘖少的秧苗要插双粒谷。
  (五)强调浅插,带泥移植。浅插的秧苗,由于浅层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活跃,有效养分多,温光条件较好,因而插后生长快,分蘖早,分蘖多,而且多为低节位,分蘖的成穗率高。同时,由于水稻根尖是吸肥最活跃的部位,浅插也有利根系吸收肥料。所以,要强调浅插 (3厘米左右)。带泥移植不但有利于浅插,还可以减少植伤。达到早生快发的目的。要尽量做到不打秧,不扎秧,减少植伤,力争早回青。此外,插秧后还应加強前期肥水管理,做到泥皮水插秧。浅水回青,薄水促分蘖;及时施好引根肥和促蘖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勉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