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初上粤剧舞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3724
颗粒名称: 小提琴初上粤剧舞台
分类号: G127.277
摘要: 西洋乐器首次登上粤剧舞台,为演员伴奏的是小提琴。操此乐器的人是粤乐演奏家尹自重。他于一九二九年,在省港班“梨园乐”,首先用小提琴为薛觉先伴奏。
关键词: 小提琴 乐器 粤剧

内容

巨阙
  西洋乐器首次登上粤剧舞台,为演员伴奏的是小提琴。操此乐器的人是粤乐演奏家尹自重。他于一九二九年,在省港班“梨园乐”,首先用小提琴为薛觉先伴奏。
  在这之前,粤剧棚面(音乐)的布局,虽然分为武场戏与文场戏两种,但乐器都是统一使用。所不同的,是武场戏的主乐以“士工”(63),文场戏以“合尺” (52)为空弦定普而已。乐器之中,以二弦作主乐,而以提琴(两条弦线的弦乐,不是小提琴)三弦、月琴等作辅乐。所有乐器,都是传统使用的土产品,它们的缺点是音域不广、音色单调,不能更好地衬托演唱。后来,粤乐大师吕文成加以改革,用二胡(后来发展为高音二胡)取代二弦,作为文场戏的主乐,而以扬琴、洞箫、椰胡、长筒喉管作辅乐。武场戏的乐器使用则照旧,这样把文、武场戏的乐器体系区分开来,使得文场戏的伴奏音乐,声音较低缓悠扬,武场戏的音乐则较高亢激越。这算是粤剧音乐改革迈开的第一步。但是使用二胡作主乐,仍有它音域不广、音色不丰之弊。当时被薛觉先发现,就从西洋乐器中,选取小提琴作主乐,由尹自重操此琴伴奏。尹与香港的邱鹤俦,广州的易健泉等粤乐名家切磋研究,专练小提琴,很有心得和成就。由于小提琴音域宽广,音色丰润,配合伴奏演唱,相得益彰。薛觉先在《璇宫艳史》一剧所唱《璇宫夜宴》一曲,减少了辅乐(只用扬琴与洞箫)而突出尹所奏的小提琴。唱奏起来,唱者音清腔圆,奏者丝丝紧扣,确是不同凡响。后来香港百代唱片公司,特为此曲灌录唱片(那时还没有录音带)风行各地,倾倒粤剧迷。
  小提琴初上粤剧舞台,当时还没有麦克风这种扩音设备,由于舞台阔,演员又常常走动,小提琴的声音不能远传,故操琴者往往要走出棚面(音乐员位置)站在演员后面,还要跟着演员行走来伴奏。观众不但看到演员的唱做,而且可以看到小提琴伴奏者的表演。伴奏者走进戏中来,这会有损舞台形像的。因而今天再不会出现。但在当时,观众却不觉得异相和刺眼。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巨阙
责任者
尹自重
相关人物
吕文成
相关人物
薛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