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镇風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2213
颗粒名称: 芦苞镇風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9月21日佛山报登载芦苞镇的芦苇丛丛,荻花瑟瑟;鱼肥蔗甜,沙白鸟飞。后来,拓荒者发现这块肥沃之地,蜂拥而至,开荒辟地,建铺营生。
关键词: 芦苞镇 历史悠久 风采

内容

谭桂贤
  不知那年那月,造地运动把北江河冲积了一块大沙洲,芦苇丛丛,荻花瑟瑟;鱼肥蔗甜,沙白鸟飞。后来,拓荒者发现这块肥沃之地,蜂拥而至,开荒辟地,建铺营生。这就是今日的芦苞镇。
  芦苞镇,依山傍水,绿水青山,萦回逶迤。它是三水县的第二大镇,人口逾万,交通方便,市场繁荣。该镇山环水抱,形胜天然,又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与文化交融,华山与祖庙映辉。
  历史拂去它的尘埃,时代为它点缀打扮,芦苞古镇,更加显得清新、光彩、明媚、俊俏。穿梭的船舶带来一江欢笑;奔驰的汽车使小镇雀跃欢腾。一条崭新的大马路,横贯小镇,它整洁、幽雅、宽阔、宁静;两旁的树木就象诗行,而座座楼宇就是它的豆点。这块神奇的土地,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也充满着巨大的未知数。新的工厂,有如雨后春笋拔尖,到处涌现。手套厂、纺织厂、毛织厂、塑料厂、电珠厂、鞋厂,热气腾腾,人欢机唱。白天与黑夜,在这儿,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意味着希望。梦想、追求、憧憬,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彩虹,在我们眼前闪烁、跳跃。古镇啊,焕发出青春的光采,一幅幅醉人的图景交替地展现出来,
  它,象北江一颗跳动的心脏,牵动着四面八方,乡客云集,肩挑过市,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纵览墟市,金黄的是稻谷,肥硕的瓜果,碧绿的香蕉,橙黄的柚子,鲜嫩的蔬菜;猪鸡鹅鸭,蛇狗兔鼠;天上飞鸟,北江河鲜,琳琅满目。
  芦苞镇,有历史悠久、庄严古朴的胥江祖庙;有雄伟壮观、巍峨耸崎的芦苞水闸;有郁郁苍苍、挺拔灵秀的龙坡山。还有“钓鱼台”、“金沙井”、“仙人掌”、“百步梯”、“妖龙斗钟”、“定风基”、“玉镜桥”、“华山寺”胥江八景。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慕名而至,游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沿着百步梯,款步拾级而上,清风徐徐,泌人肺腑;翠竹摇曳,鸟鸣蝉噪,淡泊清幽,花香阵阵扑来,令你心旷神怡。攀登龙坡山顶峰,面对茫茫云海,寂寂长空,也会令你思潮澎湃,豪情满怀。翘首向东凝神,眼前一览平川,广袤原野,绿色田畴,翻滚稻浪。有玫瑰色,有柠檬色,有樱桃红色,有橄榄绿色,有橙黄色,层次丰富,浓淡相宜,这是一幅天然画面、大自然创作的神奇杰作。回眸向西俯瞰,又另有一番景象:静静地流淌的北江水,妩媚、明亮,它被河岸扭得弯弯曲曲,似蛇,如练;它宛如一面镜,映照着绿树、青山、秀竹、江帆,给芦苞镇增添了迷人的神采风韵。
  芦苞大桥,飞架南北两岸,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桥下渔歌阵阵,江帆水影。桥头,花树遮掩,参差错落,红白相映,山水交辉。一群群住宅,鹅黄、嫩绿、粉红;一幢幢公寓,挺拔、俊雅、鲜艳;一间间工厂,宏伟、宽敞、明亮。芦苞镇,你就象翠玉盘环镶着一颗珍珠,多么富丽,多么明媚,多么璀璨,多么闪光。
  (题头摄影梁成)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谭桂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芦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