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生长中期的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31677
颗粒名称: 晚稻生长中期的管理
分类号: F32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晚稻生长中期的管理三条措施。
关键词: 晚稻 中期 管理 措施

内容

晚稻中期是指有效分蘖终止至剑叶抽出这一阶段。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任务是在前期攻好禾架的基础上,改善群体生态条件,塑造一个根系深扎,茎秆硬健,叶片厚直,抗逆性强的丰产禾架。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抓好如下三条措施:
  一、适时露、晒田在无效分蘖终止期(即够苗)就要挖沟排水露、晒田,一般要求插后15~ - 18天内达到计划有效穗数(够苗),在此基础上迅速转入排水制肥,进行控苗,抑制无效分蘖,巩固早生分蘖,把最高苗数控制在:晚型中迟熟品种亩30—32万,力争有效穗20—22万;杂交稻亩28—30万苗,力争有效穗18—20万;优质谷36—38万,最后有效穗25—26万。晒田要由轻到重,用长露短晒,分次进行的方法,使其禾苗逐步适应新的环境。第一次晒田要促新根露白,第二次晒田要使壮根深扎,第三次晒田要让老根长粗。晒田可分轻、中、重三种程度,要根据禾苗生长好坏、土质情况、田底肥料多少、地下水位高低、天气情况、不同品种等分别对待。一般是要求晒至上干下湿,泥不粘手,田面有微裂痕为度,切忌重晒。当晒田达到要求后,应浅水复灌,掌握以湿为主,干干湿湿的原则,以利幼穗发育,绝不能立即困水浸田。二、适当补肥。争取施好中期肥,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一般应在够苗离水露晒田,经复水后补施中期肥,约在插后25天左右补肥,补肥的原则是早赤的早施,迟赤的迟施,不赤的不施。施肥的数量应控制在亩施尿素2.5~3.5公斤,或复合肥5—7公斤,同时施氯化钾3—5公斤,以促进幼穗发育,减少颍花退化。“白露粪,秋分灰”,中期施肥最好用农家肥、饼肥,更有利于大穗,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潮汕地区总结中期补肥的经验是:“青中有黄黄中补,高中有矮矮中施,三类禾苗薄薄施”。
  三、防治病虫鼠害。防治病虫害首先是搞好肥水管理,合理用水施肥,搞好健身栽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付虫害要加强田间调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虫情,及时施药。中期防治纹枯病可喷施并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应严防渍水涝浸,台风雨过后撒施黑白灰,药剂控制发病中心;稻瘟病的防治选用三环唑、富士一号、克瘟散等农药效果最好。灭鼠工作要在大范围内统一行动,统一投放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捉。同时要在晒田前进行效果最好。
  (李勉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勉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