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品种翻秋的育秧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9617
颗粒名称: 早稻品种翻秋的育秧技术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7年6月26日佛山报登载关于早稻品种翻秋的育秧技术。
关键词: 早稻 育秧 技术

内容

早稻品种用来晚造翻秋栽培,其特点是生育期短,尤其是营养生长期更短,一般若秧龄期超过30天,就会“出老仔”(早稻),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早稻品种进行翻秋种植只能培育嫩壮秧。
  嫩壮秧的秧龄期短,一般只有20天,最长不超过25天。嫩壮秧要求有发达的根群,秧根粗壮而白,秧身扁蒲带有分蘖,叶色青绿,含氮量较高。为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抓好下面几条育秧技术要点:
  (一)选好秧地,及早犁耙沤田。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田土肥沃、排灌方便的早稻早熟品种的迹地做秧地。秧田在收割早稻后要及时犁耙,拾净禾头、杂草后进行沤田。为了加速残杆腐烂,最好亩施石灰20 ~ 25公斤。
  (二)选好品种,播隔年种。早稻品种感温性强,在晚造栽培会因高温而使其生育期大大缩短,而且品种愈早熟,生育期缩短愈明显,产量也愈低。因此,一般应选中迟熟品种进行翻秋。适宜我市翻秋的品种有“特青”、“双桂一号、三十六号”、“桂朝二号”、“七桂早25号”、“团科占”和杂优“汕优63”等。另外,据有关试验表明,翻秋用的早稻种子,隔年留下的可比当年收获的提早成熟,且产量较稳定。故最好是选用发芽率符合要求的隔年陈种(上)(李勉民)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勉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