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东路拾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7748
颗粒名称: 孙文东路拾零
分类号: I267
摘要: 1987年4月24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日常见闻的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日常生活 见闻

内容

星期天,住楼所在的孙文东路好不热闹:鲜红的共青团旗竖在粗壮的白兰树旁,迎风飘扬;“青年为您服务集市”的标语横跨马路而过。这是中山团市委精心筹划的一年一度的青年学习雷锋,为市民大办好事活动日。两旁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他们的发型、衣着、相貌各不相同,但都有同一型号:青年,并且每人在胸前别上胶贴胸章:中山市青年为您服务集市服务队。这些青年朋友为群众服务的项目应有尽有:精工维修家用电器;健康咨询站,小病还可就地医治;量体裁衣,极骨补衫;修理单车,设计家具;剪发剃须,代写书信;以及代销小零件配套……一里长的路,差点装不下青年们的一腔热情呢!
  您听,每个摊档的主人的话儿句句沁人心扉呀:
  “您的西装,半个小时后可以烫好”,章着蒸汽烫斗的俏姑娘说。
  “阿伯,难怪您的石油气炉打不着火,是火嘴磨损了,马上帮您换,请稍等。”
  “您的变压器烧了线圈,我立即返厂替您换个……”留长发的青年说完话便启动摩托车。
  “身重四十九公斤,身高一米五十二”,管磅的小伙子对姑娘笑了笑。……
  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左手一把台扇,右手一把壁扇,走到“千叶牌”风扇厂的维修档前,向一位姑娘陈述了风扇的“疾病”,她勤快地写下收条说;一个小时后取货。
  有六十分钟时间周转,不如顺着孙文东路逛一逛。说实在的,石岐墟期也远没这里那么多姿多彩。原来挺起腰的两行白兰,似乎都要俯下身子,亲吻着“黄金时代”的伙伴们;时而摇摆着婆娑的绿叶,随着电器维修档播出的节奏欢快起舞;时而〓闲地散开,让晨光洒落在青年的脸上。此时,我想起有人这么说过:当今的青年人是立体的···…
  就在他们的行动中,我得到了印证。白天,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找寻改革的新门路;入夜,石岐内的小学操场大都放满了摩托车、自行车,间或还有轮椅,灯火明亮的教室,挤满了求学者;与此同时,散落在各个楼层或平房里的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创作及乐器演奏培训班,也挤满了人;可能他们的理想、追求会有差异,但在年龄方面也是同一型号:青少年他们当中一些年青伙伴,埋头钻研后走出课室又踏进舞厅,咖啡及发型屋,消除疲劳或研讨明天的事儿……
  我发现自己已踱回那位姑娘面前。“阿叔,你的两把风扇修好了。”我付了款(新换了零件)道谢之后回到宿舍,两把扇子都兴高采烈地摇头摆脑起来了,送出透凉的风。这风吹动了我的心思,掀起了心潮:雷锋在孙文东路,在青年人群中,在我们之中!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程锡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文东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