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蚌混养 大有可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7695
颗粒名称: 鱼蚌混养 大有可为
并列题名: ——佛山水产参观团赴江苏纪行之一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87年4月24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鱼蚌混养、生产珍珠的文章。
关键词: 鱼蚌混养 水产养殖 珍珠

内容

仲春时节,市水产局组织市属各县水产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奔赴江苏参观学习,记者随团进行了采访。
  我们此行,是以考察水产养殖为主。特别是苏南农民近年来积极开发鱼塘混养珍珠贝,提高产值,增加出口创汇,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所见所闻,令人振奋。我们先后参观了吴县黄桥乡张庄村、金鸡湖水产养殖场、沙湖水产科技培训中心和常州市武进县洛阳乡,访问了一些养蚌殖珠的专业户。他们充分利用河涌水网,还新挖了不少池塘,自繁自养珍珠贝,实行鱼蚌混养,收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如吴县黄桥乡的张庄村,有50O多户人家,该村从1970年开始坚持养殖珍珠贝,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22万元,纯利润343万元(其中渔业纯利120万元),人均收入1100多元;鱼蚌混养150亩水面,塘鱼平均亩产达839公斤,还收获珍珠共125公斤,单是珍珠一项的收入就达20万元。又如武进县洛阳乡,由19个行政村组成,务农劳动力有5054个,他们利用本乡的29 40亩水面养鱼养蚌,收益可观。该乡的洛阳村户户养珍珠,家家都成了万元户。
  江苏省养殖珍珠始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时主要是在苏州市属一些县里搞。当时全省年产珍珠约7一10吨。到了去年,全省产珍珠达119吨,产值近2亿元。随着养鱼殖珠业的普遍发展,省水产部门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推广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珍珠的用途很大,除了作装饰品和医药用之外,近年来在美容、饮料及保健食品方面的用量不断增加。我市已把发展养殖珍珠列入“七五”计划。据市水产局负责同志介绍,在近代历史上,养蚌殖珠还是我市的南海县先搞起来的呢!六十年代初期,南海曾搞过135个珍珠养殖点。当时,江苏还组织人员来南海参观取经。但是,为什么在南海开出的花,却在江苏结了硕果呢?主要是我们当时对养殖珍珠缺乏一个战略的长远的认识,加上对科技的利用不够,优质珠产量不多,所产珍珠只作为原料出口,因此销路不大。而江苏近几年来珍珠养殖发展飞快的原因,一是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狠抓了优质珠养殖,并相应建立起珍珠加工厂,对珍珠产品进行。加工,出口创汇,使之成倍增值。,二是自繁自青蚌苗,选用优良蚌种,降低生产成本。并充分利用水面,实行鱼蚌混养。三是充分利用农村妇女劳动力。蚌贝插殖工作轻巧,妇女们在家庭就可以干,既安排了她们的工作,又增加经济收入。
  诚然,江苏的珍珠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三起三落。主要是由于一些养殖单位或专业户不注意水质,造成大批蚌贝发疫死亡。养殖珍珠蚌贝虽然原理简单,但技术要求精细。蚌苗娇生娇养,若水质过浓,则容易感染疫病,大批地死亡。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农户不注意珍珠的质量,有的甚至成熟期未到就杀蚌取珠,造成珠质下降,售价低,挫伤了积极性。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今后在发展珍珠养殖业中作为借鉴。
  ·本报记者 辛述之·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辛述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