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型」取代「蜜罐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7852
颗粒名称: 以「能力型」取代「蜜罐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6月6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
关键词: 教育 儿童 方法

内容

傅禅城
  现在通常看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孩子生活上的一切统统由大人包了,并且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蜜罐型”哺育出来的孩子又怎样呢?论脾气,那是当今的“小皇帝”,说一不二。讲生活能力,则低得可怜。有的孩子十一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有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看到煮熟了的带壳鸡蛋,不知道怎么吃,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鸡蛋没有缝,我怎么吃?”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长大了又怎样?请看一件事实。
  1984年夏天,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大学生,以一份优异成绩的考卷,轻松地成为一名研究生。领导上重视人才,决定送他出国深造。这可吓坏了这个研究生。“出国?出国后怎么生活呀7”这个问题困扰着他。奇怪吗?一点不怪。这位研究生在学习上是佼佼者,然而生活自理上却是个低能者。他的家离学院不远,他的妈妈三天两头来学院,给他带来好吃的,帮他洗补衣服、拆洗被子。离开妈妈,他简直没有办法生活。这“出国后怎么生活”的问题缠得他患了严重失眠症,不得不休学半年。休学后,“出国恐惧症”仍在他身上起作用,全身抽搐,有时竟连续抽搐五小时。神经学专家诊断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就尖锐地向孩子们的家长和长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相当多的人以为现在是智力竞赛的时代,祖国四化大业需要大量人才,从小.抓孩子的智育最重要,于是轻视能力的培养。这实在太片面了。试想一个因生活无法自理而不敢出国深造的研究生,他们走出校门后又怎能经得人生的坎坷和事业艰难的考验?祖国需要的四化人才,决不是书呆子,而是用现代知识武装起来的具有应变能力的知识分子。应该看到知识和能力、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实际上是向他们传授知识的开始。凡是孩子能做的都应让他们自己去做,能力是在实践中增长的,遇到了困难,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去克服。不要看到孩子有难处,就动手代他们去做,而应该鼓励他们动脑子想办法去战胜困难。我们应该把德育、智育寓于能力训练中。日久天长,孩子既有了生活能力,又长了知识,培养了好品德。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又多是独生子女,人们竟把传统的好教育方法丢弃了。让我们大声疾呼: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再不能用“蜜罐型”去取代“能力型”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傅禅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