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挨打歌”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5335
颗粒名称: 从“挨打歌”说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3月5日,佛山报刊登了教育孩子都应当认真学点家庭教育学,多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再对孩子进行打骂、体罚了
关键词: 孩子 家长 教育

内容

有一首“挨打歌”,描述了孩子挨打以后的情景,是这样说的:“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你看,孩子对于挨打,起初是“怕”,后来是“抗”,最后变“皮”了。
  用体罚教育孩子,古已有之。因而,象“棍棒底下出好男”、“孩子不打不成材”等论调流传至今。当前,有些缺少教育科学知识的家长仍然信奉这些教条,以致打骂、体罚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据调查,搞棍棒教育的害处很多。孩子被打以后,容易对父母产生反感和隔膜心理,觉到亲人不亲,感到生活中没有温暖,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的消极思想。因而逃家出走者有之,跟坏人走坏道者有之,自寻短见者也有之。经常挨打的孩子还容易形成性情粗暴、说谎、虚伪、欺骗等毛病。有些被打怕了的孩子,会变得“老实听话”,有的家长以为这是教育的成功,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进取精神。这种唯唯诺诺、不善思考、缺乏朝气的孩子是注定没有多大出息的。有的家长说,我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是“恨铁不成钢”。实际上,这只不过表明家长教子无方,只会用这种简单、粗暴、野蛮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罢了。
  因此,一切真正爱护孩子的家长,都应当认真学点家庭教育学,多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再对孩子进行打骂、体罚了。
  魏德舜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德舜
责任者